大学生网报铜陵8月8日电(通讯员 张雯静)2025年7月28日至29日,淮北师范大学“聚焦百村支书—耕耘与希望交织的振兴之路”实践团深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将军村,开展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半结构访谈、档案调阅等方式,聚焦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决策与实践,探寻山库区村庄的振兴路径。

图为村民带志愿者参观茶山。张雯静 供图
实践团首站走进将军村“青山茶场”,只见35亩老茶园与17亩新茶园沿山而建,茶香四溢。据村党总支书记汪兵桂介绍,2023年村里通过对外招标20年经营权引入社会资本,同时在11000亩山场套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200亩,形成“茶旅+林下经济”的产业雏形。“我们组织5轮‘夜谈会’定下发展思路,2024年又争取81.48万元移民后扶资金修通产业路,现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87户年均增收2800元。”汪兵桂的话得到受访农户的印证。

图为志愿者与村支书交谈画面。张雯静 供图
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将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同比增长66%,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团队成员在茶场、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观察时发现,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叶,合作社的统购统销点前一派忙碌。

图为将军村的标志性水塘和古井。张雯静 供图
“全村22个村民组划成7个网格,151名党员包片联系农户,每月25日‘四议两公开’会议雷打不动。”在村委会,汪兵桂向实践团展示党员积分公示榜,排名前10的“先锋户”标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2023年以来,村里通过该机制决议事项15项,执行率100%,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0%。
团队查阅村务档案发现,村里实行“村账镇管”制度,支出需支书、主任、监委会三方签章,2024年上半年凭证无白条记录。在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启动殡葬改革以来,全村火化率达100%,一期公墓已投用,二期扩容正稳步推进。
漫步将军村,78%的森林覆盖率让村庄宛如“天然氧吧”。2019年获评“安徽省森林村庄”后,村里实施退耕还林150亩,拆除13处空心房建成微菜园和停车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条1.5公里步行环线串起青山茶山、宋昌墓和石荣光烈士墓,‘五一’假期吸引游客1200人次。”村文书指着环线旁的古树故事牌和稻草雕塑打卡点说。
实践团还了解到,村里每年举办12场“将军山红色故事会”,累计吸引1500人次参与;搭建戏台4次,免费戏曲表演惠及村民5000人次。

图为村支部为村民搭建的戏台。张雯静 供图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也清晰梳理出村庄发展面临的挑战。资金方面,尽管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但可用于产业延链和基础设施管护的机动资金不足,冷链仓储、茶叶精制生产线两项缺口约200万元。人才方面,全村4874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常住人口占比不足3%,电商、茶叶加工、市场营销类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村“两委”6名成员中仅1人具备大专学历。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瓶颈,茶叶以卖鲜叶为主,缺乏规模加工厂导致附加值低;林下中药材规模小、品牌弱,市场议价能力有限。部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老年村民存在“种稻够吃就行”的保守想法,不愿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少数脱贫户“等靠要”思想未根本扭转,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些困难,村支书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2024年争取移民后扶资金81.48万元硬化背岭—马库产业路;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引进实习生;编制《将军村茶旅融合发展规划(2024-2027)》;通过党员包片入户宣讲和8场“屋场夜话”引导村民观念转变。同时,村庄也提出了明确的支持需求,包括县财政设立2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贴息贷款池、县委组织部增设1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县农业农村局帮助引入年产100吨茶叶精制生产线、宣传部门加大乡村振兴典型报道力度等。

图为志愿者与村支书在村支部门口合影。万舒艳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深入了解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耕耘”足迹,更感受到山库区村庄发展的“希望”脉动。实践团表示,将持续关注将军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