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山东财经大学:探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

    2025-08-09    阅读:
    来源:山东财经大学
       为深入了解山东省红色文化资源现如今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助力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从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3日,山东财经大学“红色足迹,乡村振兴”三千计划团队深入山东省临沂市、滨州市的部分乡村及红色革命基地展开调研。
  
红嫂故事传薪火,乡村振兴谱新篇

  6月30日,为探索红嫂的故事,临沂分队在临沂市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展开实地调研。通过采访当地村民,团队了解到当地只有年龄偏大的老年人对红嫂的故事比较熟知,年轻人了解较少,红嫂的故事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参观,增加了蜜桃等农作物的销售量,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道路得到修缮,村民们从瓦房住到了楼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图1为团队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采访 通讯员贾思雨摄
  
红韵赋能乡村兴,发展得失共探寻
  7月2日,团队成员在蒙阴县烟庄村展开调研,深入了解“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和精神。团队通过采访一位正在纳鞋底的老奶奶了解到,发展红色文化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在与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工作人员,沂蒙六姐妹之一伊廷珍的儿子徐敏安的交谈中,团队了解到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来参观沂蒙六姐妹事迹陈列室,其中不乏当地村民,开发红色景点不仅增加了村里的工作岗位和人均收入,还让更多人了解到“沂蒙六姐妹”精神,但也存在发展红色文化留住的当地青年较少、发展推广缺少新兴技术的问题。
  团队与蒙阴县政府工作人员交谈了解到政府举办了许多红色宣讲、红色主题活动宣传红色文化,这凝聚起了村民的主人公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当地的红色振兴模式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不同地区发展模式不同,旅游产业建设所占耕地绝对不会侵犯百姓权益,一切都依据政府规定执行。
  
  图2团队成员与蒙阴县政府工作人员交谈 通讯员贾思雨摄
  
红色育魂传精神,红旅融农助振兴
  7月1日,为掌握孟良崮纪念馆的发展现状及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团队成员在孟良崮纪念馆展开实地调研。在对孟良崮纪念馆的调研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游客和讲解员。通过采访他们,团队了解到游客来孟良崮纪念馆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社会,更加能够感受到现在的幸福,孟良崮战役蕴含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精神感染着来此的游客,红色文化的发展也让村里得到了发展、变得更好了。
  
  图3团队对孟良崮纪念馆讲解员进行采访 通讯员贾思雨摄
  7月3日,滨州分队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和吕艺镇高渡村进行调研。通过采访纪念馆游客,团队了解到参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付出的巨大牺牲,启迪他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高渡村村民介绍说村里通过系统性开发红色资源推动了乡村振兴,依托高家渡革命历史馆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学院,还形成了“红色教育+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从而构建起以党性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图4团队成员采访高渡村村民 通讯员张闰晴摄
  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柱、构成了乡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乡村的发展又为遗迹保护提供可持续支撑,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书写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团队成员聚焦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的“临沂模式”、“滨州模式”,深入基层,深刻体悟到了临沂、滨州由于不同资源禀赋及政策导向所形成的不同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差异,希望从中总结同类地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添上一抹上青春色彩。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