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燃梦金沙滩,共谱闽宁协作振兴新篇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躬身“金沙滩”团队三下乡实践纪实

    2025-08-10    阅读: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躬身“金沙滩”实践团队

       七月的宁夏闽宁镇,黄土铺就的大地上涌动着勃勃生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躬身“金沙滩”实践团队循着“干沙滩变金沙滩”的奋斗足迹,以“青春赋能闵宁镇,共探乡村振兴路”为主题,在这片承载着东西部协作深情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课堂里的家乡情,播撒希望的种子

       闽宁二小的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与脚下温热的黄土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从风沙戈壁到生机盎然的蜕变。实践团队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为孩子们讲述闽宁镇的变迁故事——那些关于拓荒者的坚韧、援建者的奉献、奋斗者的坚守,都化作生动的篇章,悄然印刻在孩子们专注的眼眸里。

1.jpg

      “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了不起的故事!”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听完故事后,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团队成员们相信,这些关于家乡的记忆与感动,终将成为孩子们未来人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璀璨前程埋下希望的伏笔。

 

       葡萄园里的协作史,见证山海情深

       沿着乡间小路前行,昔日传说中“土坯房歪斜于沙尘”的荒芜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福建援建的葡萄园里挂满枝头的硕果。园主大叔握着团队成员的手,动情地讲述起那段跨越山海的协作往事:“当年福建专家来教我们剪枝,手把手地带,他们手上的茧子磨得比葡萄还硬。现在这葡萄甜不甜?那都是用汗水泡出来的!”

       阳光下,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折射出晶莹的光泽,正如闽宁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团队成员们一边记录着葡萄园的发展历程,一边用镜头捕捉着这“山海携手”的动人画面——从福建的技术支援到宁夏的土地耕耘,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丰收喜悦,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故事。

 

       原隆村里的民生暖,触摸幸福温度

       走进闽宁镇原隆村,白墙黛瓦的民居整齐排列,天上白云为蓝天作画,地上一派安居乐业的鲜活景象。团队成员沿着村里的柏油路走访,正在纳凉的65岁移民户张大爷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坐坐。“你看这自来水、暖气,比以前住土坯房时强太多喽!” 张大爷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细数生活变化:社区医院就在村口,孙子上学有校车接送,自己在镇上的葡萄园务工,每月还有稳定收入。

2.jpg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原隆村通过 “光伏 + 养殖”“电商 + 合作社” 等模式,让村民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团队成员看到,便民超市里生活用品齐全,快递点的包裹堆成小山,老年食堂飘出饭菜香…… 这些细微处的变化,正是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 “干沙滩变金沙滩” 不仅是环境的蜕变,更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真实写照。

 

       流动的温情与希望,续写振兴新篇

       实践途中,“干沙滩记忆”的老照片与如今的新面貌形成鲜明对比,“团结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的标语在村口迎风飘扬,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蝶变。团队成员们追寻着移民群众的足迹,听他们讲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生活变迁,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情与力量。

3.jpg

       正如团队实践主题所昭示的,这场青春与土地的相遇,不仅是对闽宁协作历史的回望,更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展望。躬身“金沙滩”实践团队将继续整理调研资料,把收集到的故事、影像汇聚成《闽宁协作振兴路纪实》,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上流动的希望,让“干沙滩变金沙滩”的奇迹在更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续写闽宁协作的振兴新篇。

作者:卜妮娜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