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林学院师生奔赴商洛探寻“洛南古柏”保护之道

    2025-08-10    阅读:
    来源:张家睿

  林学院师生赴商洛专项调研“洛南古柏” 探寻千年古树保护之道

  2025年7月21日至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师生团队奔赴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针对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洛南古柏”开展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古树健康状况、生长环境及保护机制,通过与古城镇柏庵村村委会、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建华、古柏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度交流,系统梳理当地保护实践经验,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与实践指引。

  实地监测:解码古树与环境的 “共生智慧”

  这株被誉为“秦岭古柏王”的古树苍劲挺拔——树龄约5000年,树高23.1米,胸围8.2米,平均冠幅25.7米,作为全国仅存的5棵5000年以上古树之一,其存在价值意义重大。团队依据专业标准,对古柏的冠型、叶片状态、枝梢枯死情况、树皮伤损程度、病虫害风险等8项核心指标进行细致检测。 生长环境调研同步展开。古柏所在区域周边植被繁茂、土壤肥沃、形成了适宜古树生长的天然条件。不过,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游客流量逐年增加,人为活动对古树生长环境的潜在影响逐渐显现。

  深度访谈:从政策到民间的 “全链条保护” 实践

  为全面掌握古柏保护实践,调研团队分赴多地走访,从基层治理到专业管护,勾勒出立体保护图景。 在古城镇柏庵村村委会,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对古柏的深厚情感。“当地传说是先有柏,后有观,然后才有洛南县。”一位村民笑着说,“以前逢年过节会烧香祭祀,但现在不让了我们都理解——只要树能好好活着,比啥都强。”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村里通过组织义务巡护、开展保护宣传、整治周边环境等举措,让‘护柏’成为村民共识。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古柏周围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来确保古柏的生长环境不受到破坏。‘’

  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何主任则从制度层面详解保护框架。“洛南古柏是‘国宝级’遗产,保护工作必须严之又严。”他介绍,当地以《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遵循,建立“一树一档”精准管理机制,同时创新多元参与模式,整合地方财政、社会组织及公众力量,形成保护合力。 谈及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何主任强调:“我们划定10米核心保护区和50米红线控制区,严禁任何开发建设。事实上,保护好这棵古树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它是洛南的生态名片,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根脉。”

 

  古柏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从技术实操角度补充介绍:“保护工作要‘量体裁衣’。我们通过定期监测评估,实时掌握古树生长动态,一旦发现枝梢枯死、病虫害等问题,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现场展示的“洛南古柏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实时显示温度、风力等数据,这套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于一体的智慧系统,已成为古树“电子守护神”。

  实践延伸:从调研到行动的生态担当

  7月22日下午,调研团队化身“护柏志愿者”,参与古柏周边环境治理——清理杂物垃圾、规整防护设施,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理念。“以前总觉得‘保护古树’是抽象概念,亲手清理时才明白:一片落叶、一块垃圾都可能影响它的生长。”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比如及时清理枯枝落叶,既能减少病虫害滋生,也能降低火灾风险。”

  传承延续:让千年古树成为 “活的教材”

  此次调研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古树,既是守护自然遗产,也是传承文明根脉。 林学院表示,将持续关注洛南古柏保护工作,深化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与科研指导;同时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让更多学生在野外课堂中提升专业能力,培育生态文明素养。

  从实验室到古树旁,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林学院师生用脚步践行生态使命。这株历经5000年风雨的“秦岭古柏王”,不仅见证着岁月流转,更在新时代成为培育青年责任担当的“活教材”——而这份跨越千年的守护,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