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传承中的摄影机:夷陵版画

    2025-08-10    阅读:
    来源: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
        夷陵版画起源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其源头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陶制品器底刻划纹。其后,民间的峡江建筑木刻、石刻是其衍生阶段。明清时期,地方印刷版木刻插图促使夷陵版画艺术雏形形成。民国初年以来,具名或不具名的木刻插图、宣传版画,推动了近代夷陵版画的形成,并以家族、师徒、村落等方式传承至今。
        7月9日上午,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来到了三峡景区,采访了夷陵版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玉红老师,欣赏到了夷陵版画的作品,领略到来夷陵版画深厚的,独属于板子上的独特魅力。
(如下图)

我们走进了夷陵版画非遗传习工作室,采访了夷陵版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玉红老师。韩玉红老师带领我们前往夷陵版画的传习工作室,可以更好的讲解夷陵版画深层内涵与制作技艺。通过老师了解到:夷陵版画是传承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以及对家乡的山河湖海的二维表达。然后,老师拿出了自己在 2017 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奖、获得国家级知名专家高度撰文点评的代表作品《家乡田野似花布》。这幅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家乡田野。充满生机活力。在色彩运用上,借鉴“夷陵五彩”,对应五行选取黄绿蓝红黑,大胆搭配,碰撞出强烈视觉冲击。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她说:“创作灵感源于韩玉红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生活中看到的花布图案。”她将二者结合,让平凡田野化作艺术奇景。并向团队进行了技艺展示。

最后我们坚信,像这样优秀的中国非物质传统文化一定会得到传承与发展,并且这也正是我们在进行的事业,我们脚下的路正是这条传承之路。从大溪文化的刻纹陶韵到刀笔下的乡土长卷,夷陵版画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将峡江的山水灵秀、田野的烟火温情刻进岁月年轮。一代代传承人们以刀传情,用色彩晕染生活,让这门技艺既守得住传统根脉,又接得住时代气息。我们相信,这项技艺一定会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为这片楚地继续放光发热,书写未来。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