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赓续林海苍翠,恪守林业丹心

    2025-08-10    阅读: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马无疆实践团队
         7月8日-10日,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无疆”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沿着林业前辈的足迹,深入林场深处,探访林业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印记与奋斗故事,体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林业初心。
  政策落地:基层对话里的民生温度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成员通过宣讲形式,系统阐述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结合塞罕坝林场、浙江安吉等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团队负责人在活动中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更要通过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图为团队成员在恒山区区政府进行宣讲 通讯员 何实 供图
  特别设置的互动环节中,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政府工作人员提出:"如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是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前期调研数据,与参会人员就政策执行、产业转型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宣讲结束后,团队发放调查问卷,重点了解基层林业政策落实情况,为后续实践提供了明确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发放调查问卷 通讯员 刘梦超 供图
  "没想到基层干部对林业发展有这么多真知灼见,这让我们对'林业初心'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团队成员感慨道。的确,守护林海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破解现实难题的智慧。这场宣讲会,既是理念的传播,更是责任的传递。
  
  图为团队成员在恒山区区政府合影 通讯员 董梦琦 供图
  
  林场坚守:林业发展中的奉献分量
  7月9日,在鸡西市林业局的支持下,实践团前往胜利林场,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林业实践课堂。在这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绿色版图,用心聆听林业人的坚守故事。
  跟随林场负责人的讲解,队员们深入重点林区实地考察。调研中,队员们特别关注了林场的产业转型实践,林下经济示范区里,刺五加、林下山参等特色作物长势喜。现代化的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科学规划的抚育区、精心管护的珍稀树种保护区等。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林场在生态保护与资源管护上的匠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胜利林场进行实地考察 通讯员 杨雅雯 供图
  与林场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的交流中,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林业发展中这些朴实却动人的故事,在一线工人的皱纹里读懂了"林业精神"的真谛。从伐木到护林,从资源输出到生态反哺,这一代林业人用双手书写着转型的故事。团队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坚守,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在胜利林场进行座谈通讯员 杨雅雯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胜利林场合影 通讯员 杨雅雯 供图
  产业振兴:农林生态中的增收活力
  在鸡东县农业农村局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调研当地华冠米业。在这里,实践团从一粒米的成长故事中,探寻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走进现代化加工车间,队员们被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所震撼。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道:从稻谷清理到成品包装,我们采用工序确保品质。"这些生态种植模式的创新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注脚。
  
  图为团队成员在华冠米业进行流程工艺学习 通讯员 杨雅雯 供图
  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进行访谈,并通过问卷收集信息,深入分析品牌发展的生态优势、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团队负责人表示,地方特色农林产品品牌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积累了丰富素材。
  
  图为团队成员在华冠米业合影 通讯员 杨雅雯 供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无疆实践团将理论所学与林海实践相结合,开展林业宣讲、林下经济观察、生态保护调研等活动,用青春视角记录林海变迁,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守护林海本色中开启服务绿色发展的新征程,让青春之花在林海深处绽放别样光彩。(通讯员王振越 何实 刘梦超 杨雅雯 董梦琦)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