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2025年7月7日至14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徐滋琪、冯滋洋、肖瑶三位老师带领校红十字会成员及学院学生,深入广州市多个乡镇社区,开展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健康守护”突击队先后走进南池村、凤秀家园小区和秀山村,将专业健康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0余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急救培训进万家,生命守护在身边” ——突击队全力推动应急救护全民普及 突击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的重要论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响应广州市红十字会关于深化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的工作部署,创新开展急救培训工作。盛夏的烈日炙烤着乡间小路,突击队员们扛着沉甸甸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在南池村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汗水浸透了红马甲,但突击队员们的脚步丝毫不停——“多教会一个人,就可能多救一条命。”
年轻的女队员蹲在客厅里,握着村里姑娘的手耐心指导,“如果有人突然倒地,别慌!先判断意识,再呼救、按压……”突击队员一遍遍示范,直到村民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有人紧张得手抖,突击队员就笑着鼓励:“别怕,多练几次,你也能当救命英雄!找准位置,手臂伸直,跟着我的节奏来——”扎着马尾的姑娘认真点头,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颊,眼神却格外专注。
从“不会救”到“敢救会救”,突击队用汗水浇灌出农村急救新生态。每一次用心的教学,都在为“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目标添砖加瓦。
“送急救技能下乡,为生命保驾护航”——突击队开展应急救护暖心行动 “健康守护”突击队在南池村为村民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专项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环节,队员们采用互动问答方式引导思考:“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第一步该做什么?”村民们踊跃回答后,队员通过人体模型现场演示心肺复苏(CPR)标准动作,手把手指导按压深度和频率,并重点讲解AED设备的操作要点。“记住‘剪刀石头布’口诀!”在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时,队员们用幽默比喻让村民快速掌握站位手法,孩子们也争相用训练道具练习急救动作,现场气氛热烈。
针对农村常见外伤,突击队开设包扎与烫伤处理专题培训。队员们拿出绷带示范螺旋包扎、环形包扎等技巧,村民两两结对练习,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员”。“烫伤千万别抹酱油!”队员用实物展示常见的错误处理方式,通过“冲凉水、脱衣物、泡伤口、盖纱布、送医院”五步情景剧,让科学处理方法深入人心。看到队员用新鲜芦荟和牙膏模拟的错误示范,村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土办法反而会加重伤情!”
“寓教于乐+沉浸体验”——突击队创新构建防溺水教育新范式 “小心!这里水深危险,后退三步!”孩子们围着防溺水飞行棋,掷骰子、走格子,每停一步都要回答安全知识问题。突击队员们把枯燥的“六不准”变成了趣味游戏,欢笑声中,安全知识悄悄扎根。
在情景化队员们还巧妙利用村口池塘作为天然教学场地, “大家看,这个池塘边沿长满青苔的地方特别滑——”突击队员指着村口的池塘,孩子们立刻凑近观察,发现平时玩耍的水域竟藏着这么多危险。“如果有人在这里落水,我们该站哪里施救?”队员们引导孩子们寻找稳固的立足点,用随处可见的长树枝演示“伸、抛”技巧。
没有专业教具,教育却更接地气。孩子们轮流用旧水瓶练习漂浮物制作,把书包塞空矿泉水瓶当临时救生设备。当队员问“发现同伴溺水先做什么”时,所有孩子齐声喊出“大声呼救找大人!”这堂在池塘边上的安全课,让抽象知识变成了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存技能。
“为爱防艾·健康未来”——突击队创新乡村儿童健康守护模式 “健康守护”突击队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自我保护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身体的‘小秘密,吗?”队员们指着自制卡通图卡上泳装覆盖的部位问道,孩子们瞪大眼睛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地方谁都不能随便碰!”为了让知识更生动,突击队设计了有趣的“安全拍手歌”游戏,每当听到一个隐私部位名称,教室里就响起此起彼伏的清脆掌声。在情景互动环节,一个男孩分享道:“上次邻居叔叔要摸我‘小秘密’,我大喊‘不要’就跑了!”队员立即点赞,并顺势教会所有孩子“拒绝-逃跑-报告”三招自我保护法。通过“坏人常用什么借口”的热烈讨论,孩子们争相揭穿“给糖果骗人”、“假装帮忙检查身体”等常见骗术。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已经能流利背诵:“我的身体我做主,遇到侵犯大声说不!”这些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让自我保护意识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健康守护”突击队还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防艾手势舞教学。队员们先播放了第十一届国际艾滋病反歧视主题曲《天空有雨 伞下有你》,轻快的旋律立即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让我们用双手来表达关爱与支持,”领舞的队员边说边示范第一个动作。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学起来:双手比心代表“关爱”,双臂张开如伞状寓意“保护”,十指交叉象征“团结”。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老师,这个动作就像真的在撑伞一样!”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舞蹈动作,更理解了歌词中“反对歧视,传递温暖”的深刻含义。活动结束时,整个教室都回荡着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防艾知识就这样通过艺术的形式深深印在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从‘第一目击者’到‘第一响应者’”——突击队提升社区急救能力 “健康守护”突击队走进凤秀家园小区,为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培训课。在凤秀家园小区的中心广场上,“1001、1002、1003...”的计数声此起彼伏。居民们围在模拟人偶旁,跟着突击队员的示范认真学习心肺复苏。刚退休的张老师一边练习一边感叹:“在小区里就能学到这么专业的急救技能,真是太实用了!”在凤秀家园小区的绿荫下,突击队员们耐心地为每位居民纠正动作。“手臂要伸直,按压深度5-6厘米。”队员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居民们轮流上前实操,从最初生疏到渐渐熟练,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活动结束时,凤秀家园的居民们不仅掌握了急救技能,更收获了守护家人和邻里安全的信心。

为期一周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圆满落下帷幕,但健康守护的种子已在南池村、凤秀家园和秀山村生根发芽。“健康守护”突击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从急救技能的传授到健康知识的普及,从理论讲解到手把手教学,突击队员们用专业与热情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场跨越城乡的健康守护行动,不仅为500余名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更搭建起了一座校地共建、服务民生的连心桥。未来,“健康守护”突击队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践,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