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合肥春语儿童康复中心里温馨的一幕。2025年6月20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怀揣着满腔热情来到这里,用行动传递关怀,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暖与爱意的志愿活动,与孩子们共度一段特别的时光。
到达康复中心后,活动伊始,志愿者们按划分区域默契分工,“环境焕新行动”有序展开。教室里细擦桌椅,褪去木纹积尘;活动室中扫帚穿梭,归拢杂物,微尘在阳光里轻舞;图书角旁,志愿者将绘本按主题分类码放,卡通封面成生动画卷。近两小时忙碌后,康复中心窗明几净、井然有序。这场劳动既为孩子们筑就舒适空间,更以汗水筑牢志愿精神的温暖底色。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打扫卫生,图片由沙正伟提供)
完成清洁工作后,康复中心王老师娓娓道来助残工作的核心,她结合中心康复工作实际,以案例讲解特殊儿童的成长特点与帮扶要点,强调“助残从来不止于物质给予,更要俯身倾听心声,以平等姿态陪他们成长。”志愿者应成为连接他们与外界的温暖桥梁。这场分享会让志愿者深刻理解:志愿服务是平等交流与心灵共鸣,助残是用爱与尊重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们听分享会环节,图片由汪冉提供)
随后,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认识货币”主题互动正式开启。志愿者提前一周筹备:彩色卡纸剪裁的模拟货币印着卡通形象与清晰数字,自制“小超市”货架上,绘本、积木等商品标签标有1元、5元等简单价格,旨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实用生活知识。志愿者举着模拟币用夸张语气讲解面值与用途,孩子们好奇触摸感受纹理差异,志愿者同步讲解防伪标识与规范。志愿者扮收银员,孩子们持“零花钱”选商品,志愿者蹲身用眼神鼓励表达、用掌声肯定尝试。活动室里,提问声、笑声、引导声交织成“陪伴”的动人乐章。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教小朋友认识货币,图片由孙志豪提供)
夕阳西下,志愿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与孩子们依依惜别,有的孩子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松开,还有的孩子用不太清晰的语言说着“再见”。这些稚嫩的举动,成了志愿者心中最暖的画面。
此次活动是安徽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的生动实践,不仅履行了志愿服务,更让志愿者在关爱特殊群体中得到成长,深刻诠释了志愿精神。安外青协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特殊儿童需求,开展更多志愿活动,让爱与理解的种子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员们活动结束后合照环节,图片由陈喆提供)
文字:汪冉,
图片:汪冉,张润泽
团队负责人:汪冉
联系方式:1760569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