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芳华献乡野,书香墨韵润童心——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黄浦丁,侯阿玉,尹丽晓】支教课堂添新趣,扭扭棒变出大世界。支教课堂上,扭扭棒成了孩子们的“魔法棒”。志愿者们演示基础绕法后,彩色棒被一抢而空。同学们发挥创意,叠出歪扭却认真的玫瑰,拧出灯笼似的彩环,粘牢总掉耳朵的小熊戒指,还有扑棱翅膀的蝴蝶、歪框眼镜。戴上作品的笑脸,让阳光都添了几分活泼。下课铃响,同学们举着“宝贝”,眼中光芒比扭扭棒更耀眼,一堂手工课点亮了童真与想象。

支教课堂乐趣多,数独魔幻圆引童欢。数独课上,志愿者们介绍其源于18世纪瑞士,同学们瞪大眼睛听得入神。入门题铺开,小手纷纷举起,抢答与讨论声交织,热闹极了。魔幻圆课更有趣,同学们紧盯迷宫图,手指比画路线,找到出口便欢呼。创作环节,彩笔在圆纸游走,星星迷宫、暗藏陷阱接连出现,互相挑战:“你能走出我的吗?”两节课后,好奇化作亮晶晶的成就感,童真与智慧共闪耀。

支教课堂添新趣,文化科普启新知。志愿者开展“中国美食文化”科普课程,通过生动视频与详实知识介绍,带孩子们领略各地风貌。课程以“民以食为天”为切入点,解析美食与地域性格、文化的深层关联,让孩子们在品味“万家烟火”中拓宽视野。课程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直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抢答,互动热烈。此外,志愿者还设计“乘法趣味学习”等课程,以生动形式引导孩子走进知识世界。一系列科普课如明灯,既让美食温情常驻心间,更点亮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眼睛,助力他们在多元知识滋养中成长。


支教课堂创新趣,五彩黏土造童趣。志愿者开展的黏土创意课程上,36色黏土成为孩子们驰骋想象的载体。孩子们通过双手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具象作品,用缤纷色彩构建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课堂上,孩子们睁着圆亮的眼睛专注观察黏土作品图片,小手在创作中忙碌不停。这场黏土课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心,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在指尖的灵动中绽放想象力与创造力。
此次活动以手作与数学为纽带,让抽象数理融入指尖创作。孩子们在合作手工中深入数学知识,于编织折叠里发现数字规律,不仅在动手实践中夯实知识根基,更在创意迸发时点燃数学兴趣。让理性之美在童心萌芽,用手与数编织出成长的彩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