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春酌承韵,情绘岁华:探访宜宾高县请春酒非遗传承人

    2025-08-12    阅读:
    来源:孙伊诺
【始】2025年7月22日,“高县寻脉,焕新传承”调研实践团来到了“三元号”——请春酒文化传承人的老字号饭庄。请春酒是高县的传统民俗活动,通过设宴款待亲友、长辈、邻里或同事,表达节日的祝福与问候,并有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作用。实践团在这里深入探索了请春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采访了请春酒的非遗传承人曾仕强、曾仕奎。通过这次调研,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民俗背后的社会联结价值,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平衡。
 
图一 中间左 曾仕奎 中间右 曾仕强
【引】一台:非正式的前奏宴席,以茶和小吃为主。主要为早到的宾客提供简单饮食,避免空腹等待,同时营造热闹氛围。“茶,要选本地最合时宜的——开春采的早茶嫩芽”,曾仕强谈到。长辈们围坐闲聊时,茶杯续了一轮又一轮,茶香混着话家常的暖意,慢慢漫开。
 
图二
【情】二台:以酒为主。客人们落座后互相交谈,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曾仕强指着桌上的酒瓶:“这酒里啊,泡的不只是粮食,是咱川南人过日子的实在劲儿。”这一台,酒是引子,醉人的不是酒,是亲戚邻里围坐的暖,是把一年的辛劳与期盼,都融在杯里的那份热乎劲儿。
 
图三
【聚】三台:客人们上桌吃饭,是整场宴席的重头戏,满满一桌菜,盛着川南人待客的最大诚意。八仙桌上先摆上卤味拼盘;接着上硬菜,酥肉炸得金黄,裹着花椒面;素菜也不含糊,清炒豌豆尖带着露水的鲜,泡青菜烧豆腐酸得解腻。
 
图四
【定】镜头慢慢聚焦在挂在墙上的证书上——烫金的“川南请春酒非遗工坊”字样。“这证啊,不是给我一个人的。”画外传来传承人的声音,带着川南人特有的温厚,“是给那些蹲在灶房熬春酒、守着八仙桌摆宴席的老辈,也是给往后愿意学这手艺的娃娃。”
 
图五
 【终】“三元号”的木门吱呀推开时,总像推开了请春酒几百年的光阴。一百多年的三元号,三百多年的请春酒历史,“春酒的魂不在酒,在‘请’字里。”是联结,是尊重,是期盼,用最朴素的方式把“牵挂”“尊重”“团圆”包进宴席里。青年学子应主动承担起这份文化传承的责任,我们的参与,既能为古老的民俗注入青春活力,也能在传承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个人成长与文化发展的双向赋能。“高县寻脉·焕新传承”实践团,以青春步履丈量乡土,以赤子之心守护文脉!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