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体悟卫国戍边的崇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20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碑默固疆土,青年传戍魂”卫国戍边服务团的队员们步履不停,奔赴宁明县那逢屯爱国教育基地,延续这场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实践之旅。团队成员走访新时代青年巡边员潘武文与参战老兵,聆听那逢屯从烽火岁月到振兴发展的建设历程,从1235号到1241号界碑的巡逻线,亲身体味巡边艰辛,在界碑前郑重开展描红仪式,以朱红笔墨在碑体刻下“中国”二字的厚重棱线,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对“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戍边精神的传承,让爱国情怀在触摸界碑温度、聆听巡边故事、踏遍边境热土的实践中愈发炽热。
在陈列着粤桂协作、乡村振兴成果的展厅内,巡边员潘武文为团队成员讲述那逢屯建设历史。实践队员仔细聆听,专注凝视画面与讲解者。这场跨越实践与历史的讲述,传递的不仅是发展历程,更是基层建设的坚守与协作,让 “探寻振兴路”的行动,在展板前成为触摸奋斗脉络的生动课堂。

图为巡边员潘武文讲解那逢屯建设历史 王恒摄
在承载边地记忆的“南疆上的高家庄”石碑旁,身着军装和志愿服的实践队员们,围站在巡边员身旁,认真聆听讲解。这场贴近边地烟火与戍边故事的交流,传递的不仅是边疆发展的过往,更是巡边护界的责任与坚守。让“青春护边关”的信念,在触摸土地、聆听故事中,锚定最质朴且坚定的方向。

图为与巡边员潘武文进行访谈 王恒摄
在山林环绕的边境之地,团队成员与巡边员携手开展界碑描红。身着军装、志愿服与迷彩服的身影,围绕“中国1237”界碑,以专注神情、郑重动作,赋予“中国红” 崭新光彩。这一抹鲜艳,不仅是对界碑的庄严维护,更是青春力量与戍边使命的交融,让“守护国土”的誓言,在界碑旁深深扎根、熠熠生辉。

图为团队成员与巡边员进行界碑描红 姚增涌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参战老兵在界碑前合影 姚增涌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子们循着戍边先辈的足迹,聆听建设历程的艰辛过往,探访戍边战士的热血故事,重走巡边路上的险滩陡坡,亲手为界碑描红添色。在一步步的体验与感悟中,深刻领会了戍边精神的厚重内涵,也让家国情怀在心中愈发滚烫。当青春力量与戍边使命相遇,不仅让红色血脉在年轻一代中赓续绵延,更让守护家国的信念在青年心中扎根沉淀,最终凝聚成担当时代重任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