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掘新四军在常州的烽火记忆,赓续铁军精神血脉,“青禾铁韵”常州实践团队于7月10日、12日、22日分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烽火陈列馆及纪念馆三地,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追寻。团队成员赵泽熙、宋怡澄、马安琪实地探访,张颖洁线上协同,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协作拼合全貌。
7月10日,团队成员赵泽熙在指挥部会议室、粟裕住所及通讯室中穿行,旧址的斑驳砖墙与简朴陈设无言诉说着铁军的艰苦岁月,而作战地图与手写命令仿佛将“塘马战斗”“黄金山反顽战”的硝烟拉至眼前。风雨限制了影像记录,却更凸显了铁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如磐意志。旧址寻痕,风雨难掩铁血峥嵘,旧址完整的历史脉络在纪念馆的系统史料支撑下深深地引发了人们对新四军艰苦奋斗的敬仰。

图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赵泽熙供图
7月12日,团队成员宋怡澄与马安琪踏入了烽火陈列馆的红色展厅矩阵。馆内一万余件实物构成震撼的历史拼图——锈迹大刀曾劈开黑暗,弹孔军号似回荡冲锋呐喊,渡江木船的每道裂痕皆在诉说铁血艰险。烽火再现,万件遗物凝刻史诗,复原的竹箦桥会议场景,更让运筹帷幄的将帅风范跃然眼前。然而,仿真场景虽生动,但人物事迹与图文资料的缺失确是难以弥补的缺漏,于是团队再次聚焦纪念馆。

图为溧阳北山烽火纪念馆旧址赵泽熙供图
7月22日,团队成员赵泽熙于纪念馆完成历史拼图的最后一块。从“苏南抗日烽火”到“军民鱼水情”,现代化展陈让铁军精神立体可感。动态沙盘演绎战略智慧,“竹箦桥会议”投影印证战术灵动,更有“磨盘山医疗站”“群众支前”等故事,深刻诠释了铁军“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根基。而“新时代铁军精神”展区,更是将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的红色基因与当下紧密相连,以史为鉴,新四军精神在新时代闪耀。

图为实践组员在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赵泽熙供图
从旧址的实物震撼,到陈列馆的沉淀,再到纪念馆的体系化呈现,三次奔赴不仅补全了影像资料,更在团员们心中刻下了铁军精神清晰而深刻的印记。这精神,是忠诚的磐石、胜利的信念、智慧的清泉、为民的初心——它将在未来的征途中,成为团员们砥砺前行的内在支柱。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其声音微弱却足以震颤心灵;那不只是被岁月覆盖的往事,更是需要以行动不断续写的时代华章——每一次对真实的追寻,每一次对细节的执着,都是对先辈最真诚的致敬。

图为实践组员的合影赵泽熙供图
三次调研,三处场馆,共同叙述新四军在常州的壮阔史诗。旧址以实景触发情感共鸣,纪念馆以史料深化历史认知,陈列馆以实物具象烽火细节——它们互补印证,完整勾勒出铁军精神的信念内核。团队成员们深刻领悟到,铁军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照亮新时代的明灯。“这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团队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铁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磅礴动能,为青春征程注入不竭的信仰之力。
通讯员:陈嘉
“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