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传承不朽精神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8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薪火传校史”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实践队员们从一处处红色遗迹、一件件珍贵展品中,汲取着奋进的力量。
追溯往昔,探寻村史记忆
实践队员们首先踏入杨柳雪村史馆。一进展馆,那以“棉区红旗”为主题的展示映入眼帘,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驳的农具、珍贵的历史文献,瞬间将队员们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队员们了解到,当时的杨柳雪是一片盐碱地,粮食产量极低,但勤劳勇敢的杨柳雪人没有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他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通过挖沟开渠、引黄压碱等一系列举措,硬是在这片“白茫茫”的土地上创造了连续七年粮棉“双高产、双贡献”的奇迹,成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不禁感慨:“这些展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与辉煌,杨柳雪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缅怀总理,感悟崇高风范
怀着崇敬的心情,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怀周祠。怀周祠是全国唯一一处由民间自发筹资修建的缅怀总理的纪念祠堂,庄严肃穆的氛围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走进祠内,一座周恩来总理的塑像矗立中央,总理那和蔼的面容、坚定的眼神,仿佛穿越时空,与队员们深情对视。塑像旁边“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两行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人民对总理最真挚情感的写照。
祠内陈列着从1919年至1976年近六十年来体现周总理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的192幅图片、86幅书法,以及《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年谱》等珍贵书籍。实践队员们沿着展线缓缓前行,认真聆听着周总理的每一个故事,从南昌起义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到日夜操劳国家大事,周总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看到周总理在艰苦环境下仍一心为民的事迹,实践队员们不仅被周总理一心为民的精神所震撼,而且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瞻仰旧址,传承红色精神
最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毛主席著作讲习所和红色藏品展馆。在毛主席著作讲习所,实践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聆听着工作人员讲述当年村民们在这里学习毛主席著作、领悟革命精神的场景。墙壁上的一幅幅标语、摆放整齐的桌椅,仿佛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对革命真理的追求,老一辈革命者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勇往直前。
在红色藏品展馆,各类红色藏品琳琅满目,有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像章、革命时期的报刊杂志、老物件等。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它们是革命岁月的见证者。队员们仔细端详着这些藏品,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激情。实践队员们感慨道:“这些红色藏品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它们所蕴含的红色基因。”
此次参观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的活动,给实践队员们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红色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张靓颖)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周恩来总理雕像 张靓颖供图

图为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村史馆 张靓颖供图

图为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张靓颖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