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蔡家坡村:艺术赋能解锁旅游新活力——从瓶颈到创新的振兴之路​​

    2025-08-12    阅读:
    来源:革命老区复兴团
  
  2025年8月,革命老区复兴团成员深入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探访这座以革命历史为底蕴的村庄。曾经的蔡家坡村,虽拥有丰富的红色遗迹和生态资源,却因旅游发展遇瓶颈而沉寂;如今,通过创新性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这里正焕发出农文旅融合的新生机,成为革命老区振兴的生动典范。
  图1关中忙罢艺术节服务站
  蔡家坡村作为鄠邑区红色基因深厚的革命老区,村内保留着大量革命壁画和百年葡萄园等历史遗迹。然而,长期以来,旅游发展陷入瓶颈:资源呈现单一性,游客仅能短暂参观旧宅或购买农产品,缺乏深度体验和吸引力;宣传手段陈旧,道路标识模糊,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复游率低。同时,村内保留的历史遗迹又因游客稀缺而缺乏修缮、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旅游配套产业不齐全。这些困境让红色宝藏沦为“沉默的资源”,亟待破局。
  转机出现在今年夏季,在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下,我们革命老区复兴团前往蔡家坡村进行调研,针对当地特色自然与历史环境,在综合评估多方面影响后,决定建议蔡家坡村采纳“艺术赋能”策略,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自然资源等,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核心抓手,推动旅游创新性发展,从而助力革命老区发展。艺术节并非简单活动,而是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当代艺术:废弃仓库改造为简约服务站,蓝白遮阳布与木质桌椅营造休闲氛围;沿路白墙绘上孔雀、花卉等彩绘,与传统革命壁画形成“时空对话”,吸引游客拍照打卡。让历史从静态符号变为可触摸的叙事,提升游客参与感和教育价值。
  图2蔡家坡村街道
  事实证明,团队的建议充分贴合了蔡家坡村发展具体情况。艺术节的流量迅速转化为乡村“留量”,蔡家坡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户太8号葡萄和油桃被包装为“艺术节限定”伴手礼,结合墙绘故事(如“葡萄藤下的革命岁月”)进行直播带货和市集销售,销量较往年翻倍,成为区域特色IP。艺术节带动旅游线路延伸,村东头兴起“葡萄人家”等农家乐,提供油泼面等乡土美食,周末订桌需提前一周;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老磨盘等元素变身“网红打卡点”,村民收入从单一农业拓展至餐饮、住宿多元渠道。
  图3蔡家坡村农家乐
  如今,蔡家坡村旅游焕然一新:艺术节期间游客量大量增长,农家乐收入提升超50%,葡萄销售额巨大提升。村集体正探索长效机制,如引入高校艺术团队驻村创作,强化“红色+艺术+生态”融合;未来计划深化数字赋能,开发VR革命场景导览,并串联周边村庄形成“八号公路”旅游带,确保红利全域共享。
  图4蔡家坡村特色农作物宣传图
  从“革命老区遇瓶颈”到“创新性发展”,蔡家坡村的蜕变证明: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引擎,艺术赋能是解锁活力的钥匙。通过将历史基因转化为经济动能,构建“农文旅共融”模式,蔡家坡村正以“红色为根、艺术为翼”,为革命老区提供可复制的“鄠邑样本”——当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老区的未来必将绽放绚丽光彩。
  图5蔡家坡村民宿环境
  图/郝逾,文/张云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