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湘大学子吐鲁番实践行:深悟教育援疆情,探寻坎儿井千年智

    2025-08-1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通讯员:马国俊 李贺妍 胡蝶)近日,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当地,将“社区访谈”方法贯穿实践全程,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度对话湖南援疆教育工作者,感悟教育援疆的赤子之心;专题调研世界遗产坎儿井,探索文化润疆的活态传承密码。
对话援疆教育工作者:聆听奉献边疆的教育情怀
实践团成员聚焦援疆初心、工作挑战、支持力量与深远意义等核心议题,与援疆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度交流。其中,与吐鲁番市高昌区教育局副局长易亚军的一席长谈,令成员们深受鼓舞。谈及为何选择奔赴边疆,易亚军深情地说:“这既是响应单位的信任,更是回应社会的召唤。”这份将个人选择融入国家需要的赤诚之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扎根边疆、奉献教育的崇高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易亚军)
初到吐鲁番,援疆教师们面临着干燥气候与饮食差异带来的现实挑战,“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教师们以积极心态与扎实行动努力扎根。支撑这份坚守的,是后方家庭的理解付出与援疆团队的高效协作,为教师们心无旁骛地投入援疆教育工作构筑了坚实后盾。他们朴素的工作目标——“尽全力让吐鲁番的教育再进步一点”凝聚着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助力学生成长、服务边疆长远发展的责任担当,饱含着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深切期盼。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援疆教育工作者合影)
探寻坎儿井智慧:触摸文化润疆的千年脉动
8月4日,实践团聚焦吐鲁番的生命之源——坎儿井,通过访谈游客与一线工作者,深入调研这一伟大遗产的公众认知、保护现状与传承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与游客进行访谈交流)
来自长沙的游客张女士实地参观后深感震撼,她赞叹坎儿井的精妙结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极端干旱环境中创造的“血汗与智慧书写的奇迹”,是维系绿洲生态与瓜果飘香的命脉所在。景区维吾尔族讲解员古丽则向实践团深情讲述了祖辈开凿坎儿井的原始智慧,如“油灯辨向”、“木棍探渠”等独特技艺。她强调:“坎儿井不仅是灌溉系统,更是我们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和扎根这片土地的象征。”调研中,实践团成员还观摩了景区内展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歌舞表演,古老的坎儿井与现代文化展演相映成趣,生动诠释着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坎儿井景观前的合影)
汇聚青年力量,践行时代担当
此次吐鲁番之行,实践团深入运用“社区访谈”方法,零距离体悟援疆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鲜活记录坎儿井的守护故事。这些一手资料与深刻感悟,将系统整合至后续调研报告与模式探索,旨在为高校青年投身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提供实践参考与青年方案。从“教育援疆”到“文化润疆”,湘大学子正将思想收获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服务奉献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