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足迹丈量乡野——江科大学子返乡实践解码振兴路

    2025-08-13    阅读: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拾乡者联盟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三农”。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拾乡者联盟”实践团队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七月暑期返回各自家乡,分赴江苏多地乡村社区,以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为双翼,在田间地头、村舍课堂播撒振兴星火,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小广场播绿意,青春助力环保

  盛夏的苏北乡村,热浪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在睢宁县官山镇杨怀村的小广场上,实践队员被村民热情地围住。她手持日常垃圾样本,清晰讲解分类要点。一位村民边听边点头,随即拿出自带的垃圾桶,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尝试分拣。这一幕,是该团队暑期深入乡村,将环保理念落地的真实写照。面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队员现场示范与讲解,帮助村民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技能,为改善居民环境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教学垃圾分类方法 王思涵供图

  汗水滴进泥土,青春守护“生态优先”

  与此同时,另一位团队成员正在家乡的农田里挥汗如雨。他躬身于青苗间,手工除草,汗珠滴落泥土。“坚持手工除草,不打除草剂,这地才能更有劲儿。”他向村民解释着绿色农作的价值。从除草到收割,他全程参与多项农事,亲身体验农耕辛劳,理解了绿色生产模式对守护土地健康、提升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性。沉重的农具、滴滴的汗水,让他对“粒粒皆辛苦”有了切肤体会。他的参与不仅缓解了农忙压力,更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田间手工除草 张润豪供图

  “童声”激活文脉,课堂飞出文化种子

  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在世纪家园社区爱心暑托班的课堂上悄然传递。拾乡者联盟队员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手工制作、古诗吟诵、故事讲述等为载体,点燃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课堂上,实践队员的手工艺品引得孩子们围观,个个眼中充斥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老师教的东西,我要告诉奶奶!”稚嫩的童言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媒介。孩子们将课堂所学带回家中、分享给伙伴,让文化传承的涟漪从课堂延伸至家庭与社区。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课堂互动 吴嘉彦供图

  书香飘进农家,阅读点亮心灯

  南通市通州区港北村的乡村图书馆内,弥漫着静谧的书香。队员早已整理好书架,摆放好桌椅,营造出温馨的阅读空间。他围绕“如何从书中汲取生活智慧”的主题,结合村民熟悉的劳作与生活场景,分享实用的农业技术、健康养生类书籍的心得。村民们听得专注,不时点头交流。心愿卡上,一句“想看看怎么种好大棚菜的书”道出了朴实的求知欲。队员开展读书分享会,将村民的心愿交给图书馆,为乡村图书馆后续精准服务村民需求、培育乡村阅读氛围提供了宝贵参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读书分享会 袁亮供图

  汗水浇灌生态理念,巧思激活沉睡文脉。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拾乡者联盟”的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村社课堂,通过垃圾分类指导、绿色农事体验、暑期课堂教学、乡村阅读推广等具体行动,将环保理念和文化知识带到乡亲们身边。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野,在与乡土的对话中读懂了“三农”的深厚底蕴,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振兴之路增添了一抹亮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