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非遗课堂进社区,云梦皮影育童心—湖北大学文学院“非遗进社区·童心绘荆楚”团队暑期三下乡

    2025-08-13    阅读:
    来源:湖北大学文学院“非遗进社区·童心绘荆楚”调研实践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大学文学院“非遗进社区·童心绘荆楚”调研实践团队联合湖北大学“青荷弘声博士宣讲团”文学院声颂荆楚分团,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跃进路社区和杨林堤路社区,开展以云梦皮影戏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课堂。该团队基于前期实地调研、体验记录和非遗传承人专访形成的实践成果,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与互动内容,让当地儿童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助力云梦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初识皮影:揭开千年艺术面纱
  教学伊始,团队以“什么是皮影戏”为切入点,循循善诱,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童言童语中,折射出他们对这门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天然好奇。随后,团队简要介绍了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云梦皮影,以细腻雕工和简练表演著称,展现出独特的荆楚地域文化风貌。”通过讲述皮影戏的历史文化与流派特色,孩子们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也为后续的操作体验打下了基础。
  借助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团队带领孩子们观看云梦非遗传承人滕德清老师的皮影戏片段,感受“以灯照影、以影显形”的独特表现形式,沉浸在光影交错的故事世界中。
  图为团队成员徐海莹向社区孩子们讲解皮影戏的历史文化与云梦流派特色。宋双羽 摄
  在皮影结构与制作教学环节,团队通过图示讲解皮影人物的构造与连接原理,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皮影的设计巧思。随后,将事先准备的皮影道具分发给孩子们,指导他们操作皮影人物,体验走路、挥手等动作。接着,播放从选皮、雕刻到上色等完整工艺流程的视频。孩子们通过观看传承人专注雕刻的画面,深入感受统技艺所承载的匠心精神与文化价值。团队也借此机会,将此前在黄香文化园调研中收集的孝德故事与廉洁精神有机融入课堂讲解,引导孩子们理解“技艺之外有德育、传承之中有责任”。
  图为团队成员解欣然讲解皮影结构。宋双羽 摄
  玩转皮影:小剧场里的传承乐趣
  “希望小朋友们能爱上皮影,让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在播放的视频中,云梦皮影非遗传承人滕德清老师的深情寄语,引发了孩子们的专注聆听,拉开了“影子小剧场”互动环节的序幕。团队率先表演经典片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发阵阵欢呼。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在团队指导下体验皮影剧目《小马过河》,作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其寓意浅显易懂,蕴含着“实践出真知”的教育智慧。将皮影表演与课堂教学融合,不仅让孩子们以全新的方式重温课文内容,还增强了他们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图为社区孩子们体验皮影表演。宋双羽 摄
  传承皮影:让光影艺术如影随形
  在活动尾声,团队引导孩子们就“非遗如何传承”展开思考与交流。面对这个看似遥远却贴近生活的问题,孩子们认真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说想学着做皮影人物,有人表示要把皮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稚嫩的言语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也展现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
  图为团队成员解欣然俯身倾听孩子们保护皮影戏的想法。宋双羽 摄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沉浸式教学与互动体验的有机结合,将云梦皮影这一珍贵非遗生动呈现在了社区课堂,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勇于传承的种子。从“听”皮影、“看”皮影,到“动手演”皮影,孩子们亲身走近非遗,感知荆楚文化之美。
  正如滕老师所说,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团队将持续推进调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广荆楚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云梦皮影等非遗项目在社区与校园落地开花,以青春之力守护与传承非遗文化,书写新时代荆楚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图为活动结束后与社区小朋友合影。宋双羽 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