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心理帮扶进金寨!安徽农业大学实践团以青春“心动能”为乡村儿童筑“心”成长

    2025-08-13    阅读: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心育青禾,爱满青山”社会实践团
  2025年7月7日至11日,安徽农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心手‘乡’牵守望团”深入红色沃土金寨县青山镇,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队伍,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精心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心理团辅活动,将“青春心动能”转化为滋养乡村儿童心灵的“及时雨”,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贡献了专业智慧与青春担当。
深调研摸实情——以青春洞察锚定需求
  实践团抵达后,立即分组走访青山实验学校、尧塘村等地,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及家长代表展开深度访谈。调研发现,当地对儿童心理服务的需求迫切且多元:基层期望建立专业力量长效介入机制;教师计划将心理疏导融入日常教学;家长渴望提升亲子沟通技巧,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这些来自乡村一线的“心声地图”,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了清晰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陈佳玲 摄
五场特色团辅——用青春行动搭建成长阶梯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青春心动能”为驱动,精心策划并成功开展了五场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心理团辅活动,构建了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团队协作、红色教育和家庭联结的完整帮扶体系。
  “自我探索·建立自信心”(7月8日):通过“报纸履带制作”、“自画像绘制”等互动,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自身优势。在“自画像绘制”环节,一名孩子举着画纸兴奋地分享:“我画里的自己有翅膀!因为我特别擅长讲故事,想像故事里的英雄一样飞翔!”这份充满童真的表达,正是自信心在活动中悄然生长的生动印证。孩子们在创作与分享中,逐步增强了自我认同感。
图为“制作报纸履带”活动   陈佳玲 摄
  “情绪管理·掌握心钥匙”(7月8日):在“情绪管理”主题团辅中,团队创新运用心理学投射工具——欧卡牌,突破了传统个体心理咨询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和实体化情绪手册,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沟通策略,实现情绪管理能力的自然内化。这正是“青春心动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有效路径的生动实践。
图为“欧卡牌故事接龙”活动分享环节   袁晨 摄
  “人际协作·信任促成长”(7月9日):在“默契吹球手”、“乒乓球接力赛”等精心设计的协作游戏中,孩子们于互动体验中深刻感知信任与支持的力量。活动后,一名学生由衷感慨:“原来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再难的任务也能完成!”——活动中人际协作能力的显著提升,已内化为这份朴素的实践认知。
 
 
图为“默契吹球手”活动   毛美 摄
  “红色榜样·厚植家国情”(7月10日):团队成员依托动画视频生动呈现王二小、雨来等少年英雄事迹,引导孩子们在沉浸体验中深化家国认同。“要像小英雄那样勇敢担当!”——活动后孩子们的心声,展现了红色榜样对价值观塑造的深刻影响,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同学们沉浸式观看红色故事动画   黄婷婷 摄
  “家庭联结·绘就温暖家”(7月11日):“家庭情感联结”活动中,“温暖”“陪伴”“守护”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折射出乡村儿童对亲情支持的内在渴求;在“共绘家庭画卷”环节,孩子们用色彩与线条具象化表达情感认知,生动呈现家庭作为心理安全港的重要价值。该团辅通过专业引导,有效强化了亲子情感联结,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筑牢基础支撑。

图为“家庭情感联结”活动分享环节时的合影  卢笛摄
青春力量扎根基层——书写育人报国担当
  此次活动是安徽农业大学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实践团成功探索出“调研-实践-反馈”的乡村儿童心理帮扶闭环模式,将高校专业资源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方案,致力于将“三下乡”活动打造为传递党的关怀、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火种工程”。

(图为活动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陈佳玲 摄)
         本次金寨之行,安农大心理学子以“青春心动能”驱动专业实践,不仅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注入了专业力量,更在服务基层的火热实践中淬炼了报国初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将青春奋斗融入国家乡村振兴伟业,正是新时代青年回应时代召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铿锵答卷!
(文:毛美、陈佳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