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民族共耘•文化同心”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灵川县桂北民俗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走进展厅,一件件珍贵的民俗文物有序陈列,生动展现了桂北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图景。从原始农耕的穿孔石器到铸造青铜器的石范,从战国铁器到南朝墓圹地券,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无声诉说着桂北地区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一组组精美的花瓷梅瓶和传统建筑构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实践团成员驻足观赏。在讲解员细致的解说下,这些静态的展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使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桂北民俗博物馆 邓泉生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工作人员介绍了近年来博物馆在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着重分享了“非遗进校园”等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她表示:“我们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了'穿越桂北三千年'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年轻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博物馆讲解员进行访谈 邓泉生摄)
之后,实践团成员们还体验了非遗拓印技艺。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大家手持拓包,全神贯注地在宣纸上轻轻敲打。“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均匀有力却需要长期练习。”一位成员在体验后感慨道。通过亲身实践,成员们不仅领略了传统技艺的精妙,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匠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非遗拓印技术 叶夏霓摄)
此次桂北民俗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收获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播民俗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前的合影留念 邓泉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