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宁8月1日电(通讯员赵英乐)为丰富社区儿童暑期生活,缓解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压力,2025年7月25日至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锌梦未来社会实践队走进邹城市钢山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雏鹰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设课业辅导、趣味阅读、艺术创作、安全实训等多元化课程,陪伴社区32名6-12岁儿童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以青春力量赋能社区儿童成长。
钢山社区是邹城市典型的混合型社区,涵盖老旧居民楼与新建小区,常住居民中双职工家庭占比较高。每到暑期,“孩子无人看管、假期生活缺乏规划”成为社区家长的普遍困扰。钢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往年暑期,社区活动室虽按时开放,但多数时候是孩子们自由活动,有的趴在桌上写作业,有的聚在一起玩手机,安全和学习都让人操心。今年济南大学‘晨曦’实践队主动联系我们,提出打造‘童心课堂’,从课程设计到安全保障都做了详细方案,这让我们和家长都特别放心。
上午9点,“童心课堂”正式开课。实践队员首先通过“名字接龙”“兴趣标签”等小游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随后进入课业辅导环节。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队员们提前三天通过社区收集了32名儿童的暑期作业清单,按“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分组,每组配备2名队员负责。低年级组侧重拼音认读、基础计算等内容,队员们制作了“拼音转盘”“数字积木”等教具,用游戏化方式帮助巩固知识;中年级组聚焦作文片段写作和数学应用题,队员们带孩子到社区花园观察景物,引导他们用“比喻句”描述花草形态,比如“月季花瓣像小姑娘的裙子”“蜗牛的壳像旋转的楼梯”;高年级组则针对英语单词记忆和科学实验题进行辅导,队员们设计“单词接龙”“实验步骤拆解图”等工具,帮助提升学习效率。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辅导课业。赵英乐供图
7月29日下午的剪纸艺术课上,实践队员将提前准备好的红色宣纸、安全剪刀和图案模板分发给孩子们,以“吉祥纹样”为主题开展教学。队员们先示范基础剪法:“先对折纸张,像给纸宝宝盖被子一样,再沿着画好的线条慢慢剪,别让剪刀‘跑歪’哦。”一名低年级儿童捏着剪刀的手有些发抖,队员便握着他的手一起操作,从简单的“五角星”开始,到对称的“蝴蝶”图案,逐渐找到手感。两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红纸上的吉祥纹样在阳光下格外鲜亮。

图为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赵英乐供图
“雏鹰课堂”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整理七天来的成果:32本写满笔记的练习册、56件手工作品、28张绘画作品,还有一叠孩子们写下的“悄悄话”纸条。队员们把这些物品一一陈列在“作品展示区”,邀请家长前来参观。
曲阜师范大学锌梦未来社会实践队在钢山社区开展的“雏鹰课堂”志愿服务活动,以7天的扎实实践为社区儿童暑期生活注入温暖与活力。活动紧扣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需求,通过科学分组的课业辅导、贴近生活的艺术创作、互动性强的趣味阅读及沉浸式安全实训,为32名6-12岁儿童提供了多元化成长平台。
实践中,队员们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难题,更注重方法引导与兴趣培养,帮助儿童提升自信心与表达能力,尤其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内向儿童在互动中打开心扉。社区、家长、民警、医护人员的多方联动,让课堂既有温度又具实效,形成“专业服务+多方协作”的实践模式。
此次活动既是高校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也为校地联动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实践队与社区的长期合作规划,更让“雏鹰课堂”的价值得以延续,真正实现了用青春力量护航儿童成长、用实际行动温暖社区的初衷。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锌梦未来社会实践队队员合影。赵英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