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来到了怀化五溪非遗园,走进怀化五溪非遗园的掐丝珐琅体验区,我的目光立刻被展柜中流光溢彩的作品吸引。那些精致的盘盏、摆件上,金色的丝线勾勒出繁复纹样,彩色釉料在光线下流转,仿佛将万千星辰都锁进了这方寸之间。我们采访了非遗传承人包钦老师及下一任传承人包俊杰老师。包俊杰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座关圣帝君像,凝视这尊掐丝珐琅关圣像,仿佛看见千年前的忠义魂灵在流光中苏醒。金色铜丝如傲骨青筋,在黑色胎体上勾勒出关公面如重枣的威严轮廓,丹凤眼微挑,卧蚕眉斜飞入鬓,每一根丝线都似凝聚着精气神,将武圣的刚毅与正气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也正面表现了这项技艺的不凡。

在包俊杰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了掐丝珐琅的辉煌历史与其自身不凡。而老师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它的制作过程。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的制作是一场融合耐心与匠心的艺术修行,历经多道工序方能成就流光溢彩的作品,每一步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匠人的执着。它的制作首先需根据设计选取铜、银等金属材质打造胎体,要经过裁剪、敲打、焊接等工序,确保胎体平整坚实。而后便是掐丝:将柔软的铜丝(也用镀金铝丝)用镊子掰弯、掐制成设计好的纹样,再用特制胶水将铜丝粘在胎体表面。这一步就像人的骨骼一样,掐丝便是整幅作品的骨骼。最后再进行赋予色彩的点蓝和打磨与镀金。

(上图为讲解,下图为掐丝)

掐丝珐琅无疑是怀化以至于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美感,独特的韵味而熠熠生辉,而它的制作:从冰冷的金属到温暖的色彩,从粗糙的胎体到精致的成品,掐丝珐琅的每一步都在火与手的协作中绽放生命力,最终成就跨越千年的流光溢彩。并于工作室进行了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