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湖南怀化五溪非遗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正在这里热闹举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专程到访,亲身感受这场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的文化盛宴。此次展览打破了非遗文化固有的普通博物馆展示模式,通过“非遗+交互体验”的创新形式,让沉睡千年的古老技艺在高科技赋能下焕发出崭新活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怀化,这座镶嵌在湘西边陲的古城,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沃土。在这里,侗族织锦、黔阳竹编、苗族银饰锻造等众多非遗文化历经千年传承,一代代匠人以匠心守初心,将先辈的智慧与记忆编织在生活的肌理中,化作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文化密码。而此次非遗展,正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密码得以生动解码的重要平台。
走进五溪非遗园,展馆入口处的一块山茶花型屏风率先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块屏风由侗族织锦和黔阳竹编精心制作而成,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巧妙结合,侗族织锦的细腻纹样与黔阳竹编的精巧结构相得益彰,刚柔并济间尽显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成为“传统工艺现代表达”的绝佳范例,让参观者在踏入展馆前就感受到了老手艺焕发的新生机。

进入二楼展馆内部,各项非遗技艺被科学分类分区展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队成员们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化邂逅之旅。在侗棉编制展区,团队成员饶有兴致地坐上了一台台“电子织布机”。只见大家在电子屏幕上选择心仪的侗锦纹样,手指在触控面板上轻轻滑动,织布机便随之运作,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侗锦图案就初步成型。电子织布机完美复刻了传统侗锦的编织原理,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复杂的编织过程变得简单易懂,让更多人能轻松感受侗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