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赴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梧川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15名师生组成的团队通过教授传统养生功法、开展粮食安全教育、制作中草药香囊等形式,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乡村生活,融入当地老人与儿童。(通讯员:陈娅 刘明圆)
一招一式传养生 老人乐学五禽戏:
清晨的梧川村文化广场上,20余位老人正跟随志愿者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虎扑时要沉肩坠肘,像这样——"带队教师张明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68岁的洪大爷学得格外认真:"这比广场舞有意思,做完浑身热乎乎的!"
团队将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拆解为"起势-单式-收势"三部分教学,每式配合呼吸要领讲解。为帮助记忆,志愿者还创编了"白鹤亮翅晾衣服""猿猴摘果弯弯腰"等生活化口诀。活动结束后,村委会决定将五禽戏纳入日常健身项目,由受过培训的村民骨干带领练习。
粮食安全小课堂 童心巧手制香囊:
"谁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在村儿童之家,志愿者王雪用卡通图片展示粮食从播种到餐桌的全过程。小朋友们争相回答:"要浇水!""要除虫!"随后开展的"认五谷"游戏中,7岁的汪小雨准确区分了薏米、红豆等药食同源食材,获得了一个艾草香囊奖励。
香囊制作环节最受欢迎。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将丁香、艾叶等药材装入绣有"平安"字样的布袋中。"我要把这个挂在书包上!"9岁的洪子轩兴奋地说。团队特别选用驱蚊安神的药材配方,既传承文化又具实用价值。
文化传承新探索 校地共建谋长远:
活动期间,团队与村委达成三项合作意向:在村小学开设每周一次的中医药文化兴趣课;建立"小小药圃"实践基地种植常见草药;培训5名村民作为传统文化推广员。村支书洪卫国表示:"这些活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孩子们都嚷着要当小郎中。"
夕阳西下时,老人们还在切磋五禽戏招式,孩子们佩戴香囊追逐嬉戏。志愿者陈娅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当看到洪大爷纠正同伴'鹿奔'动作时,我突然懂了何为'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