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走进滁州市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魅力

    2025-08-15    阅读:
    来源:学校
 
在滁州博物馆宁静的展厅里,一位身着浅灰短袖、黑色短裤的参观者正凝神驻足。他的目光聚焦于矿石展柜——十余枚来自滁州大地的矿藏标本在此陈列:墨玉般的磁铁矿闪耀金属冷光,青翠的孔雀石流淌生命脉络,每方矿石下的标签犹如解码大地的密钥,无声诉说着亿万年地质传奇。展柜上方悬挂的《滁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图》以橙框标注矿脉轨迹,图例交织的色块恰似城市工业血脉的透视沙盘,见证这座城与矿产共生的历史。
  转身步入自然生态展区,五只珍禽标本在仿真森林中苏醒。左侧的斑纹猫头鹰昂首挺立,羽翼间棕白交错如月光洒落林间;其侧的三只鸣禽羽色从棕褐渐变为浅灰,最小的精灵仅掌心大小。标本栖息的三角木桩与背景的苍劲树干形成呼应,深褐树皮皴裂如龙鳞,后方围栏外透出的葱茏绿意,巧妙勾连起室内陈列与野外生境的时空话。

  自然之美的华章在湿地全景中达到高潮。《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场景复原》巨幕铺展,木质栈道蜿蜒没入芦苇深处。粉羽火烈鸟曲颈轻啄水面,振翅的鹭鸟掠过紫霞浸染的天空,荷叶托起粉荷在波光间浮动——人工造景以超现实的梦幻色调,将湿地的呼吸、啼鸣与芬芳凝固定格,滁州生态保护的画卷在此磅礴舒展。
  文明的回响终在建筑展区沉淀。四组精微模型矗立白台之上:黛瓦飞檐的中式庭院环抱假山池鱼,现代廊桥跨跃镜面水域,每处窗棂雕刻、乔木栽植皆可细辨。背景墙悬挂的古建图志与微缩模型构成双重叙事,而一道印有"文明参观 禁止触摸"的红色隔离带,恰成为最富哲思的展品——它丈量着观众与文物的最佳距离,提醒我们以目光代替触碰,在敬畏中读懂榫卯间的智慧密码。
    滁州博物馆以矿石为骨、飞鸟为魂、建筑为韵,织就城市文明的经纬。当访客轻步穿越亿年矿脉、振翅湿地与千年栋梁,他们丈量的不仅是展线距离,更是在地质年轮与人文星空间,触摸一座城生生不息的文明基因。这座占地六千平方米的文化圣殿,正以凝固的史诗邀约世界:走进滁州,聆听大地的心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