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千计划|青春足迹丈量红色热土,专业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2025-08-15    阅读:
    来源:财政税务学院利津沿黄经济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调研团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探寻沿黄经济产业振兴的创新路径,财政税务学院利津沿黄经济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调研团,带着对沿黄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热情,于6月27日踏上征程,凭借专业知识与智慧,为沿黄产业振兴找寻破题之策,助力乡村在发展浪潮中稳步前行。
  团队成员参观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
  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节水意识
  6月30日,团队奔赴黄河沿岸传统农业县利津进行调研。团队成员走进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通过珍贵影像与历史实物,重温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精神,同时深入了解利津的变迁发展史。成员们在水利局节水展厅借助图文介绍与模型展示,详细学习节水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利局专业人员提到,因用水需求增长、黄河水分配不均及泥沙含量高等问题,当地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挑战,这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参观节水展厅
  团队成员合影
  二、聚焦滩羊产业,调研发展路径
  7月1日上午,团队来到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参观了产业园区的展厅、羊舍和国家级胚胎育种中心。该产业园通过培育雪花肉羊新品种、实施屠宰深加工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工作人员讲解
  团队成员参观展厅
  黄河口雪花羊作为当地特色优势品种,凭借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的突出特点,有效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为进一步降低羊只发病率,产业园持续推进羊舍迭代升级:从1.0版本竹竿水泥骨架的简陋设施,逐步发展为3.0版本以太阳能板为房顶的高科技羊舍,不仅实现了“牧光互补”的绿色养殖模式,还做到粪污日产日清,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参观养殖棚和雪花羊
  依托悠久的养殖传统,利津县在地理条件的客观限制下不断探索突破,围绕羊品种改良、饲料配方优化、羊舍科学管理持续升级技术与优化模式。经过多年深耕,当地不仅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质羊品种,更通过精细化养殖让肉质品质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标准化养殖模式全面推广,养殖园区布局日趋规范,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已然成型。凭借这些扎实的产业根基,利津县成功打造出“牛羊小镇”这一响亮品牌,滩羊产业也由此发展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打造特色品牌,激活振兴引擎
  7月1日下午,团队先后走访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与陈庄镇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地调研了七龙河的瓜果种植大棚、紫茎艾草项目及陈庄“临河蜜”种植大棚。其中,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由七一、七二、东坝村等组建“跨村联建”片区党组织牵头发展,通过“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模式壮大集体经济,除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外,还培育了樱桃、合欢等经济作物。
  工作人员为团队介绍七龙河田园综合体
  团队成员参观紫茎艾草项目
  七龙河田园综合体作为农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带动了周边村集体年收益的提高。参观陈庄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时,成员们了解到,以陈庄为中心,临近村种植的瓜都叫临河蜜,这样村民们种植的瓜有了“临河蜜”品牌效应的加持,销量越来越好。
  团队成员参观陈庄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
  团队成员参观七龙河产业园合欢种植棚
  团队成员参观智联农创产业园
  四、科技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7月2日上午,团队走进凯盛浩丰智联农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品尝了“一颗大”品牌番茄。与昨日参观的两处园区截然不同,这里全部采用智慧玻璃温室,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对番茄生长的每一环节进行毫米级调控,无土栽培与定制营养液极大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死亡率。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汩汩活力。智联农创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市场信号与政府扶持精准结合,让数字智慧深度赋能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兴农,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团队成员参观樱桃番茄种植棚
  五、青春筑梦利津行,共话收获与成长
  7月2日,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利津县沿黄经济发展调研团与驻利津县省派工作队、共青团利津县委在油区办六楼会议室召开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
  团委负责人发言
  座谈会上,团队成员结合参观调研历程,畅谈了对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性认识,分享了感受和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了解到党带领利津人民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提高了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科技助农的力量,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驻利津县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对我院学生利用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提出树立目标、制定措施、勇毅前行、学会感恩等要求。他把一次暑假实践升华为一堂“大思政课”:用“树立目标”点亮理想坐标,用“制定措施”锻造成事能力,用“勇毅前行”淬炼担当风骨,用“学会感恩”厚植家国情怀。这既是对青年脚步的认可,更是对时代使命的召唤,把个人成长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让青春的每一次出发都带着历史的回声与未来的光亮。

  (通讯员:李点优 王艺博 孙钰皓;摄影:王梓皓 王岩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