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岛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青年传 “锌”火,助力少年行

    2025-08-15    阅读: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赴济宁社会实践团

  夏日传“锌”火,支教暖童心。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重要论述,并落实教育帮扶的相关政策,2025 年 8 月 2 日,“青岛农业大 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赴济宁社会实践 团”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西大屯村为当地孩子们开展一 场时长 10 天的支教课程。实践团队由六名大学生组成,围绕化学科普、趣味试验、安全教育、家乡文化等开展系列支教课程,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教育走向美好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初访大屯村,家访探学情

  为进一步激发当地孩子们课堂兴趣,掌握当地孩子学情。8 月 2 日上午,实践团队走向孩子们家中,近距离与家长沟通,在实践队员与家长们的交流过程中,实践团队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学情需求、掌握授课方式、制定教育方案;家长们在倾听实践队员的询问过程中,对这支队伍更加具有信任感,不少家长表示“在与实践队员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这支队伍的专业性与责任感,将自家孩子交给这支队伍十分放心”。家访顺利进行,为后续课程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巧授化学知,童心探真识

  实践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并精心设计小实验向孩子们科普化学知识。内容涉及生活中的化学、什么是化学元素、趣味化学反应等课程。课堂上,实践队员向孩子们科普“苹果一烂烂一筐的原因”“乙烯对水果催熟的方法”“灯泡为什么会变黑”等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当这些谜题一个个被实践队员解开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恍然大悟的深情学习热情愈发高涨。这些生活现象激发孩子们对于化学现象的认识, 更加热情地学习化学知识。随后,实践队员发挥化学专业的优势,向孩子们科普什么是化学元素,以趣味视频为辅,以生活现象为例,并着重介绍“碳、氢、氧”元素: 氧气如何支撑呼吸、碳元素如何构成钻石与笔芯、氢气如何让气球升空,实践队员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知可感。从而让孩子们对化学元素具有更好的了解。

实验传化学,童眸启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每天下午,实践团队都为孩子们精心准备无与伦比的化学实验,实验融合柯南破案、懒羊羊历险记剧情,让孩子们在做实验中更加具有带入感,感受完成实验的快乐。当“火山爆发”“蝶豆花茶变色实验”等实验进行时,伴随着孩子们“哇”的一声,实验现象骤然显现。孩子们惊喜看着一个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化学的目标,借助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实践队员向孩子们教授这些实验其中蕴含的化学方程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防火护平安,用电守安全

  为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遇到风险应如何面对,实践队员结合乡村生活场景为孩子们设计情景模拟, 趣味动画、闯关问答环节,让孩子们更加直观感受到防火防电的重要性,实践队员并用绘本标注家用火用电的注意事项,课程尾声,孩子们络绎不绝的分享自己对于用火用电所学到的知识,这堂课也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安全第 一”的种子。

课终情未散,别时意犹锦

  当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接近尾声,孩子们围绕着实践队员身边,眼眶泛起泪花,紧紧抓住实践队员衣角,轻声询问实践队员下次放假是否还会再来。教室里缺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更多的是分别的不舍。孩子们将不舍的话纷纷写入小纸条得给实践队员。此刻师生之心紧紧联系在一块,都在珍惜着最后的相处时间。支教之旅虽将落幕,可师生情将贯彻着他们的一生,成为一场彼此美好的回忆。

  此次青岛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之行,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