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滁州学院机电院学子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组建一支“赴汊河镇振兴同行·治理赋能“实践团队,以金港湾和向荣社区为主要阵地,接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敬老爱老服务、儿童成长关怀、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层党建宣讲等系列活动,用青春行动编织服务网络,让青年担当在社区沃土中落地生根。
安全排查筑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心
6月26日到6月27日,学子们化身安全“监督员”,对金港湾社区和向荣社区餐饮单位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重点检查煤气罐使用年限、阀门密封性、存放环境合规性等燃气安全细节,同步核验灭火器压力值、摆放位置、有效期等消防设施状态,确保硬件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排查现场,团队成员通过“案例讲解+手册发放”的方式,向从业人员系统普及燃气规范操作、火灾初期扑救、日常自查要点等知识,着重强调“隐患即事故”的风险意识,推动经营者主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此次行动为社区居民筑牢了餐饮安全防线,也为后续社区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提供了实践参考。
温情陪伴暖夕阳青春敬老显担当
7月5日到7月7日,实践团队走进社区老人家中,开展“温情暖夕阳”关怀行动。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学子们主动承担房间清扫、生活物资代购等事务,用细致服务改善老人生活环境;围坐膝下的促膝长谈中,他们耐心倾听老人们的人生故事,细致记录生活需求与困难,并及时反馈社区协调解决,搭建起“老人-社区”沟通的暖心桥梁。这场跨越代际的互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青年群体的关爱,更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生动实践,为社区营造了敬老助老的温馨氛围。
智润童心筑梦想多元课堂助成长
7月7日至11日,为期一周的“智润童心・筑梦乡野”活动为乡村儿童打造了别样暑期。团队创新采用“1+X”教育模式,在精准课业辅导基础上,开设“镜中探秘”科学课(通过镜像绘画实验解析光学原理)、“稻香课堂”农业课(以汊河水稻种植为例讲解农耕知识)、“情绪魔方”心理课(借助情景游戏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等特色课程。“我的家乡我代言”互动环节中,孩子们或用画笔描绘家乡风貌,或用话语讲述身边故事,乡土认同与表达自信在欢声笑语中自然生长。五年级学生李明阳的感慨道出活动意义:“原来米饭要经历这么多工序,我要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防溺宣传护童真安全守护不松懈
7月12日到7月14日团队联合社区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室内宣讲中,学子们通过图文资料向儿童普及危险水域识别、独自近水禁忌、基础自救方法等知识;模拟演练环节,现场指导“呼救技巧”“救生圈抛掷”“救生衣穿戴”等实操技能,让安全意识转化为应急能力。户外排查中,他们仔细检查河边警示标牌的清晰度、防护设施的完好度,确保安全防线无死角。活动发放的自制宣传手册,更让安全知识从孩子传递到家庭,形成“一人学习、全家受益”的辐射效应。
红色宣讲聚合力党建引领促振兴
7月16日,实践团队以“凝聚党群力量,共促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团队成员结合精心制作的PPT,紧扣汊河镇党建工作实际,与社区党员深度探讨红色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纽带价值,系统阐述以红色精神赋能党组织建设、凝聚党员合力的实践路径,为社区党建创新提供了青年视角的新思路。活动中,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纪律意识专题讲解等环节,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忠心向党、公心用权、真心为民”的使命担当,切实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此次校地协同实践,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动力,也让学子在与基层党员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党建工作的认知。
从红色课堂到安全防线,从银发关怀到童声笑语,滁州学院机电院学子的暑期实践如一缕青春暖流,浸润着金港湾社区的每个角落。这些扎根基层的服务行动,既解决了社区的实际需求,更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读懂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