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投身实践,不负使命——“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

    2025-08-16    阅读:
    来源:王艺霖
  “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的每一步前行,都浸透着团队协作的力量,饱含着对使命的坚守。从七月初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分工明确,到各项任务的逐步落地,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实践筹备中感悟责任,在协作共进中收获成长,让“薪火承韵”的信念在细节里生根。
  
  一、分工协作:凝聚团队力量
  
  团队的力量,在标识体系搭建的过程中愈发清晰。设计队徽时,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将曲园的标志性建筑、七十年的时光印记与青春元素反复融合,推翻十余个方案后,最终确定的图案里,飞檐与数字“70”交相辉映,恰如几代曲园人接力前行的模样。制作明信片时,素材组翻遍百余张原创影像,从晨光中的教学楼到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从春日的紫藤花瀑到冬日的未名湖畔,每一张入选的照片都经过集体讨论——“这张能体现曲园的学术氛围”“那张更能展现学子的青春活力”,不同的视角在碰撞中达成共识。
  
  图为“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员开会王艺霖供图
  
  
  二、实践责任:传递青春使命
  实践队的每一项任务,都连着“传承”二字。宣讲组筹备高中宣讲时,为了让校史故事更动人,成员们走访了十位老教师,记录下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办学往事:建校初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新时代的创新突破……这些故事被融入PPT,与学科特色、学子成长经历交织在一起,成了最鲜活的宣讲素材。“不能只是念稿子,要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到曲园的温度。”这是宣讲组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他们反复模拟宣讲场景,调整语言风格,只为让青春的声音更有力量。
  
  采访组筹备拍摄计划时,把镜头对准了不同群体:坚守讲台三十年的老教授,返乡创业的优秀校友,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青年学子……“七十年的故事,藏在每个人的经历里。”他们带着设备走遍校园角落,提前踩点确认路线,反复核对采访提纲,把“安全第一”刻进每一个环节——提前报备出行计划,与受访者提前沟通采访边界,这些细致的准备,既是对实践负责,更是对“薪火承韵”这份使命的敬畏。
  
  三、成长收获:锚定前行方向
  从会议桌上的规划蓝图,到逐步成型的实践成果,团队在点滴推进中读懂了实践的意义。起初面对繁杂的任务,有人会手忙脚乱,但在“分工不分家”的默契里,大家慢慢找到节奏:设计组卡壳时,文字组帮忙提炼理念;宣讲组遇到瓶颈时,采访组分享的故事带来灵感。这种相互托举的温暖,让“薪火”不仅是传承的符号,更成了团队内部流动的力量。
  
  成员们常说,参与这场实践,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成长课”。它让大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认真对待每一份素材,打磨每一页PPT,拍摄每一个镜头;所谓“责任”,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把安全记在心里,把团队放在肩上,把使命落在实处。
  
  如今,“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的脚步仍在继续。那些共同熬过的夜、讨论过的方案、守护过的细节,都成了团队成长的注脚。在传承曲园精神的路上,他们正以青春之名,用实践之行,让薪火不息,让初心闪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