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奔赴三峡大坝旅游区,开展以"探究荆楚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指墨画的传承人习永钦老师,深入了解这项独特的指尖艺术。在与习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使命。
三峡指墨画作为荆楚文化的瑰宝,以其"以指为笔、以墨为魂"的独特艺术形式而闻名。与传统毛笔绘画不同,指墨画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将三峡山水的灵韵与巴楚文化的精髓完美融合。习永钦老师作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四十余年来潜心钻研,不仅完整继承了传统技法,更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使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是在三峡边长大的,这里的山水就是我的老师。"习永钦老师深情地回忆道。为了捕捉三峡四时的神韵,他曾独自一人前往山中亲身体会三峡之美,这一去就是一两个月。老师说在绘画这条道路上最艰难的就是这段山中亲探,在山中衣食住行全为不方便,也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故土的热爱,支撑着他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探访过程中,习老师现场为我们展示了指墨画的创作过程。只见他指尖蘸墨,在宣纸上或点或抹,短短十余秒,一幅栩栩如生的“巫山”便跃然纸上。随后题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更让画作意境深远。

谈及非遗传承,习永钦老师充满期待:"年轻人思维活跃,希望能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指墨画。"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只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三峡指墨画作为荆楚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精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明确了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我们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让古老的荆楚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