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烽火忆弦歌 桂城寻忠魂 —— 广西师范大学“山水弦歌”团队桂林抗战戏剧寻踪之旅

    2025-08-17    阅读:
    来源:韦欣晓 吴玉凤 何文平 陈雨菲 王泽桂灵 张巍
2025年7月3日至7月17日,广西师范大学“山水弦歌”团队踏上了一段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寻踪之旅,旨在深入探寻桂林抗战戏剧的历史脉络,追溯革命先辈以文艺为刃的抗战足迹,调研“抗战戏剧文化群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此次行程覆盖了桂学博物馆、广西省立国防艺术社旧址、广西省立艺术馆及新中国剧社旧址等多处历史地标,每一处都镌刻着烽火年代的戏剧壮歌。
桂学博物馆:史料为证,弦歌不辍
寻踪之旅的第一站,团队成员走进桂学博物馆,在泛黄的文献与珍贵的实物中,开启对抗战戏剧历史的初探。在抗战戏剧专题展区,讲解员缓缓道出那段激荡的岁月:“1941年底,欧阳予倩、田汉、瞿白音等爱国戏剧家振臂一呼,以戏剧为号角,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抗战运动,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抗战士气。” 展柜中,泛黄的戏剧手稿上字迹遒劲,《放下你的鞭子》《秋声赋》等经典剧目的演出照片定格着台前幕后的赤诚——演员们身着粗布戏服,眼神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台下观众或振臂高呼,或热泪盈眶,剧场化作凝聚民心的战场。团队成员驻足良久,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能透过时光,触碰到前辈们以笔为枪、以戏明志的滚烫初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桂学博物馆参观抗战戏剧文献展品 团队成员陈梦瑶摄
广西省立国防艺术社旧址:一墙铭刻,烽火记忆
告别博物馆,团队来到广西省立国防艺术社旧址。历经近九十年风霜,当年的社址已难寻原貌,唯有一面纪念墙静静矗立,墙上斑驳的碑文与模糊的影像,诉说着这里曾有的喧嚣与热血。
“这面墙不仅是旧址的象征,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团队成员轻抚墙面上被岁月侵蚀的文字,仿佛看见1937年至1938年间,大批文化工作者汇聚于此,在简陋的条件下排演剧目、印发传单,将艺术的力量注入抗战的洪流。纪念碑文记载着剧社成员冒着炮火巡演的历程,字里行间皆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图为团队成员在旧址纪念墙前驻足沉思  团队成员陈梦瑶摄
广西省立艺术馆:薪火相传,精神永驻
作为当年西南剧展的主阵地,广西省立艺术馆的青砖灰瓦间,仍回荡着当年的戏剧声浪。团队成员走进这座见证了中国话剧史上“黄金时代”的建筑,馆内复原的舞台场景、保存完好的演出道具,将人们带回1944年那个星光璀璨的夏天——来自全国15个省的剧团在此齐聚,170余场演出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抗战热情。
团队成员在史料陈列区看到,从田汉修改的剧本手稿到普通演员的演出日记,无不展现着“文艺为抗战服务”的坚定信念。馆内正在举办的“抗战戏剧精神传承展”,更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至今仍在滋养着新时代的文艺土壤。
                                                                     
                                                                                                  图为团队成员翻看手稿 团队成员陈梦瑶摄
新中国剧社旧址:墙映初心,弦歌永续
最后一站,团队来到新中国剧社旧址纪念墙前。这面镌刻着剧社发展历程的墙体,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清晰地记录着一群青年戏剧工作者的奋斗轨迹——他们深入乡村、走向街头,用通俗易懂的戏剧形式,向民众传递抗日救亡的真理。 “他们曾在敌机轰炸的间隙排戏,在断壁残垣中搭建舞台。”一位陪同参观的文史学者介绍道,新中国剧社的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以戏救国”的重任。团队成员凝视着墙上的剧目名单,《再会吧,香港》《愁城记》等剧名背后,是一代人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抗争史诗。
此次桂林抗战戏剧寻踪之旅,让“山水弦歌”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那些在烽火中诞生的戏剧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火炬。团队表示,将继续梳理调研资料,探索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活化抗战戏剧资源,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弦歌中永续传承。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