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中医银龄暖阳团走进汪圩村,用青春脚步架银龄群体连心桥

    2025-08-17    阅读:
    来源:蔡哲 赵浩楠 陶依娜 王缘圆 姬祥

七月的皖北乡村,暑气蒸腾。7月18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银龄暖阳团的11名青年学子带着一份牵挂,走进安徽省怀远县汪圩村。他们此行的目的清晰而坚定:摸清村里老人们的医保难题,用青春力量为乡村银龄的晚年保障添一份实在的支撑。

为了让调研接地气、见实效,团队带着"问题导向"铺开工作。成员们顶着烈日逐户走访,在老人的院坝里、屋檐下促膝长谈;设计简明易懂的问卷,用勾选代替文字填写,方便老人表达诉求;还特意找到村卫生室的医生们深聊,从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探寻堵点。

一番细致摸排,老人们的医保困境渐渐清晰:有的老人攥着皱巴巴的药费单叹气,"住院报销要跑镇里好几个部门,单子填了又改,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哪些能报";有的对着子女给买的智能手机犯愁,"听说能在手机上交医保,可我连屏幕都不敢乱点,生怕点错了";更有不少老人坦言,新医保政策下来后,满是专业词的宣传页看不懂,村里的广播播得快,听了也记不住——政策与老人之间,隔着一层"理解的屏障"。而村医们也反映,有时忙着给病人看病,很难抽时间把政策讲透,导致部分老人对医保"想参保却怕麻烦,想报销却不会办"。

发现问题就立刻行动。团队成员当场变身为"医保宣传员",把厚厚的政策文件拆解成"小故事":用"买西瓜先砍价"比喻报销比例,告诉老人"药价100元,医保先帮你付70元";把报销流程画成"三步走"的简笔画,标清"先找村医开证明,再去镇卫生院盖章,最后到窗口结算";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蹲在旁边手把手教,从解锁屏幕到点开"皖事通",从查询缴费记录到查看报销明细,一步一步耐心演示。

这场调研,不仅温暖了老人,也点亮了学子们的成长路。"当看到张大爷学会用手机查医保时笑出的皱纹,我突然懂了'基层服务'四个字的分量。"团队成员陶依娜在日记里写道,这份社会责任感,比任何奖状都来得真切。

汪圩村的干部们也对这群年轻人赞不绝口。村干部说:"他们不光给老人解了难题,更给村里带来了朝气。年轻人的这份心,让我们觉得乡村振兴有了更实在的力量。"村李书记更是多次提到:"这样的调研太有必要了!既帮老人办了实事,也给我们工作提了醒,希望以后能多来些这样的团队。"

目前,银龄暖阳团已经开始整理调研数据,计划形成三份"干货成果":针对报销流程繁琐的"医保简化建议",梳理乡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银龄需求清单",以及专门为老人定制的"智能手机医保操作指南"。这些成果将很快提交给怀远县医保局等部门,为政策优化提供来自基层的鲜活参考。

团队负责人表示,汪圩村只是起点。接下来,他们会把这次调研的经验延续下去,通过定期回访、线上答疑等方式,把短期服务变成长期关怀。"我们想做老人们身边的'医保小顾问',让乡村银龄的晚年,在稳稳的保障里更有幸福感。"

(通讯员:蔡哲、赵浩楠、陶依娜、王缘圆、姬祥)(同为第一作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