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兴磷社区,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求知的脸上。河南城建学院“三生‘化’语,‘普’系万家”实践团的三下乡之旅,在这里谱写出“普通话+科学”的双重奏。
前期走访中,实践团带着定制的发音闯关小册,收集到200余条语言数据。65%村民的“少用普通话”现状,让团队聚焦儿童群体,将材料化学专业特色融入推普课堂。动画里,普通话从秦汉官话走到现代标准音的“成长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这是聚酯纤维,‘纤’读xiān哦!”志愿者拿起衣角作教具,将面料名称化作发音教材。“易错字词大闯关”中,孩子们指着袖口念对“腈纶”“锦纶”的瞬间,既是发音纠正,更是科学启蒙。方言小剧场里,沟通误会的演示让“学好普通话”的意义深入人心。
绕口令比拼的掌声、“守护使者”的郑重承诺、合影时的清脆童声,都在诉说这场活动的温度。当普通话与科学知识一同扎根童心,三下乡的青春足迹,正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文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