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星火”点燃理想 “绿禾”滋养心田:红山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纪实

    2025-08-17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2025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绿禾志愿队的15名大学生走进南京市高淳区东坝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1天的“星火筑梦,绿禾向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将红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教育与心理健康守护融入互动课堂,为乡村儿童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教育实践。
红色课堂:在童声中听见信仰的回响
“王二小哥哥像超人一样勇敢!”当动画短片里的小英雄将敌人引入埋伏圈时,三年级学生陈子轩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这一刻,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孩子们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屏幕上——这是绿禾志愿队红色思政课上的动人一幕。
为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志愿者团队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动画为切入点,用“沉浸式观影+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在讲述王二小故事时,志愿者发现,孩子们对“疼痛”的理解远超预期。“有个小女孩突然提问:‘王二小被刺刀划伤的时候,是不是比打疫苗还疼?’她边说边撸起袖子展示疫苗接种的疤痕。”这份共情让课程设计者意识到:红色教育需要与儿童认知同频共振。
绿色行动:当塑料瓶变身“彩虹大象”
“老师,我的大象会流汗!因为地球太热了!”有一位孩子举起用矿泉水瓶改造的“环保大象”,指着象鼻上粘贴的蓝色水滴解释道。这个意外设计启发了志愿者团队:环保教育不能止于知识传授,更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原本的课程设计是常规的垃圾分类教学,但孩子们在观看海洋污染图片时的反应改变了这一切。当屏幕上出现布满塑料垃圾的珊瑚礁时,教室里的惊呼声此起彼伏。“那个瞬间,我意识到环保教育应该从‘不要做什么’转向‘我们可以创造什么’。”环保课程负责人说。
心灵驿站:从6秒的信任到“画中的家”
“往左一点,对了!”在“你是我的眼”信任大挑战中,一名起初因急躁碰壁的男孩,在第二轮挑战中学会聆听同伴指令,最终以6秒完成障碍穿越。他的转变让志愿者们惊喜:“沟通与信任,是孩子们给自己上的最好一课。”
心理课程负责人发现,有一位孩子的画作《我的家》藏着关键线索:画面中央的餐桌旁摆着五张椅子,但只有最矮的椅子上画了人。“爸爸说今年中秋会坐这把椅子回家。”通过绘画疗法,团队逐步打开他的心结。在后续“情绪瓶”制作中,他将代表“等待”的黄色纽扣和象征“希望”的绿色亮片层层叠加,最终在瓶口系上一条写有“全家团圆”的红丝带。

实践启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他们眼里的光,就是我们的答案。”志愿队队长表示。11天里,志愿者们用创新课堂点燃童真,更以专业素养回应了乡村儿童的教育需求。“青年志愿服务可以成为激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星火。”志愿队指导老师点评道,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团队,正用专业与温度证明:青年志愿服务可以超越“一次性帮扶”,成为激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星火。据悉,实践结束后,团队已与该小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思政大课堂”也将在更多乡村学校推广。
(通讯员 胡涵淇)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终本续管彰法义,镜鉴深痕铸法章
  • 为弘扬依法治国理念,宣传法律知识,郑州大学法学院任元丹、王馨悦、刘雨欣、余枝遥、刘诗婉、刘思涵在暑假期间走访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
  • 08-17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