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彝梦织光实践团走进云南南华:以科技赋能非遗彝绣,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17    阅读:
    来源: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彝梦织光实践团
  
  2025年8月上旬,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彝梦织光实践团深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围绕非遗彝绣活化、数字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交流活动。活动以“广调研+深共创”双轮驱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沉浸体验等形式,为南华县文旅产业升级注入高校智慧与企业力量。
  一、非遗对话:全息技术点亮千年彝绣
  彝梦织光实践团到访七彩彝绣美丽工坊,与非遗传承人丁兰英女士以及工坊代表开展“彝绣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双方围绕“全息彝绣”技术路径展开深度探讨——如何利用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数字技术优势,结合校友企业达斯琪有限公司的全息显示技术,将传统彝绣纹样转化为可交互的全息影像,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承”。实践团成员许睿哲表示:“科技赋能让彝绣‘活’起来,更‘火’起来,未来将探索全息彝绣在文创、展演、教育等场景的落地应用”。会后,实践团成员亲身参与彝绣制作与彝族服饰体验,亲手绣制彝绣图腾、试穿彝族特色服饰,感受指尖技艺与民族美学的有机交融。
  二、乡村踏访:从菌香秘境到艺术新村
  彝梦织光实践团深入南华县乡镇调研,南华县正以菌旅融合与艺术赋能乡村两条路径探索农户持续增收新路径。实践团走访菌农村落,了解雨露乡雨露村与花树大村的核心野生菌产业,探索“菌旅融合”模式如何带动农户增收;蘑菇小屋则以创意民宿为载体,成为乡村振兴的“网红打卡点”。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龙川镇罗家屯艺术村,这座由废弃村落改造的艺术聚落,通过壁画、雕塑与彝族文化符号的融合,展现了“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样本。
  三、政企协同:共议数字文旅振兴路径
  为深化东南大学与南华县交流合作,以此次东南大学赴南华县开展帮扶工作为契机,组织东南大学专家学者与部门分管领导围绕“全息数字文旅振兴”主题开展座谈交流,以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探索全息数字技术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8月7日下午,“全息数字文旅振兴工程座谈交流会”座谈交流会在至善彝绣馆召开。南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骏扬、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及实践团实践团成员、校友企业达斯琪有限公司及县直多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聚焦“全息技术+文旅场景”的实践落地,打造“全息彝绣光影秀”“数字菌山互动馆”等项目,并建立“南华-东大”长效合作机制。达斯琪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全息设备引发热议。
  四、菌香之约:感受南华“世界野生菌王国”魅力
  彝梦织光实践团参加了南华县第二十二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在菌子交易市场、非遗美食街中感受“小菌子撑起大产业”的县域经济活力。实践团成员李建康表示:“南华之行让我们看到科技、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无限可能”。
  此次实践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务实行动,也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缩影。随着全息彝绣、数字菌山等项目的逐步落地,一幅“非遗焕新、乡村蝶变、产业共富”的南华画卷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纸盘变“萌宠”,手工课堂点亮童趣
  •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星火公益“向阳花”志愿帮扶队于山东省青岛市辛安街道前港湾中路社区开展“纸盘萌宠面具”手工支教活动。志愿者指导
  • 08-17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