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对话历史回声

    2025-08-18    阅读:
    来源:陈笑微
  7月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康养乡音"本草青年实践团踏上红色热土,先后参访广德市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英烈山纪念馆与月克冲纪念馆,在革命遗址中追寻先辈足迹,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皖南红军独立纪念馆门前合影。雷苏怡供图
  独立团纪念馆:烽火岁月的永恒印记
  斑驳的土枪、泛黄的作战地图、栩栩如生的战斗场景复原......在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队员们通过200余件珍贵文物,触摸到1934年红军在皖南山区开展游击战的壮烈史诗。馆内精心布置的历史照片长廊、革命文物展区与沉浸式场景复原,完整再现了红军独立团在皖南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壮阔画卷。在一幅展示红军医院场景的油画前,队员们久久驻足——画中负伤的战士仍紧握钢枪,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生动再现了红军独立团在皖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成员们驻足观看,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皖南红军独立纪念馆。雷苏怡供图
  英烈山纪念馆:光影铸就的永恒丰碑
  在苍松翠柏环绕的英烈山纪念馆,一座高耸的"长空铸剑"主题雕塑直指苍穹,象征着40位航天英烈不朽的精神高度。这里铭记着2006年广德"6·3"空难中为国防事业献出生命的科技精英。通过讲解员的讲述,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批航天精英为国防事业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馆内"长空铸剑"主题雕塑和英烈遗物展示,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在庄严肃穆的英烈山纪念馆内,实践团全体成员集体观看了纪念影片。荧幕上,黑白影像与彩色现实交织,40位航天英烈生前的科研身影与空难瞬间的壮烈抉择在光影中重现。当画面定格在那份被鲜血浸染的绝密文件时,许多队员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宁可牺牲生命,绝不泄露机密"的航天人誓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英烈山纪念馆内观看纪念影片。雷苏怡供图
  月克冲纪念馆:时光深处的家国记忆
  青砖灰瓦的老厂房静静矗立在苍翠山间,锈迹斑斑的机床齿轮依然倔强地咬合着,仿佛随时准备再次转动——这里就是见证中国三线建设历史的月克冲军工遗址。实践团成员们走进这座时光胶囊,触摸那段"深挖洞、广积粮"的峥嵘岁月。实践团在这里体验了"三线建设"主题沉浸式剧场,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1965年来自上海的老技工"隔空对话"。"当时我们带着全家进山,孩子问为啥要来这里,我说'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家'。"这段虚拟影像的独白让不少队员红了眼眶。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并了解月克冲纪念馆及其历史。雷苏怡供图
  三座纪念馆,三段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三个纪念馆就像时空隧道,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奋斗史诗,但都彰显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这段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启示我们: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科技兴国的建设时期,抑或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是照亮前路的明灯。将红色基因融入本草研究,传统中医药文化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前进动力,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陈笑微)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