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文脉传薪火,杏林践初心

    2025-08-18    阅读:
    来源:陈笑微
  7月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康养乡音"本草青年实践团走进广德市历史文化胜地,先后参访范仲淹纪念馆、琳塘进士故里,通过实地参观、围读红色经典、探寻古村文脉等形式,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在千年文脉中感悟先贤精神,在红色经典中砥砺初心使命。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琳塘进士故里附近遗址。雷苏怡 供图
  范仲淹纪念馆:围读经典传薪火
  在范仲淹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深入了解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与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为官之道。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生动讲解,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这位千古名臣的精神风骨。
  在庄严肃穆的范仲淹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们在"先忧后乐"匾额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经典围读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诵读声回荡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与馆内陈列的范公手迹、廉政史料交相辉映,青年学子们不仅重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更在思想洗礼中坚定了“强国有我”的青春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范仲淹纪念馆内进行红色经典围读会。雷苏怡 供图
  琳塘进士故里:探寻耕读传家
  走进琳塘古村,斑驳的进士牌坊、古朴的学堂遗址,诉说着这个"一门三进士"古村落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进士牌匾、家训碑刻、书院遗址静静诉说着昔日“耕读传家”的辉煌。在杨滩镇兼职团委副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辨认古宅门楣上的"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等匾额,聆听明清时期琳塘学子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故事。在修复后的古私塾内,队员们体验了传统的"开笔礼","这些斑驳的墨迹不仅是文化记忆,更是精神密码。"据悉,琳塘村现存明清古建筑23处,其中9处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了解琳塘学子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故事。雷苏怡 供图
  古今对话: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这里不仅是古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地。”一位团队成员感慨道,“中医药讲究‘传承’,而文化传承同样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棒前行。从科举士子到现代学子,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家国的责任。”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历史现场,让中医药学子在文化浸润中涵养医德,在传统熏陶中践行‘大医精诚’精神。(通讯员 陈笑微)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范仲淹纪念馆文正堂门口合影留念。雷苏怡 供图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