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湘大学子新疆行:青春实践架起湘疆文化交融桥

    2025-08-18    阅读:
    来源:湘潭大学
湘大学子新疆行:青春实践架起湘疆文化交融桥
(指导老师:祖丽呼玛·艾合买提 陈畇任 通讯员:仇柳 李贺妍 马国俊 胡蝶)2025年暑期,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湖南湘潭与新疆吐鲁番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湘韵润边疆,疆声汇中华”为主题,通过文化探访、社区宣讲、产业调研、青年对话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产业一线及当地重要文化地标、特色人文景观,用脚步丈量新疆大地,以青春视角促进湘疆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笔墨寻根:湖湘文脉的深度浸润
7月14日,实践团的首站扎根于湘潭本地汲取湖湘文化基因。成员们在齐白石纪念馆和湘潭文庙进行深度文化学习,为赴疆进行文化交流打下坚实基础。齐白石纪念馆是一座为纪念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而修建的具有典型湖湘名居风格的纪念馆,馆内收藏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并收藏了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数百件。
成员们不仅欣赏了《虾》《荔枝》等经典画作,更被艺术家从木匠到大师的奋斗历程所打动。“齐老的家国情怀和对艺术的执着,是湖湘精神的重要体现,”实践团成员李依阳同学分享道,“我们希望能把这种精神力量带到新疆的交流中去。”随后走访的湘潭文庙是始建于南宋的文化古建筑,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教育传承功能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与馆内专家和当地居民的交流,成员们收集到许多生动的文化故事,为后续的跨文化对话积累了丰富素材。

(图为三下乡团队参观齐白石纪念馆)
青春对话:跨域心声的真诚共鸣
7月26日,街头采访的话筒,架起了湘疆学子的连心桥。各族学子街头畅谈:他们热议文化交流的路径,“丝路文化周”“大学生文化音乐节”等构想在话语间渐次清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学习新疆舞蹈;新疆籍学子则提及将新疆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水墨风格相结合的期望。这场跨越地域的对话,让“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概念化作可触可感的期待,为实践注入了鲜活的青春视角。

(图为新疆籍同学陈思雨接受采访)
葡园寻味:从产业到文化的生动转型
8月3日,走进闻名遐迩的吐鲁番葡萄沟,实践团成员深入葡萄种植园,聆听维吾尔族老乡用朴实的语言讲解坎儿井灌溉的古老智慧与葡萄干晾晒的传统技艺。尽管存在一定的语言不同的困扰,但基于共同的深层文化基因以及手势交流,现场仍旧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景区文化长廊,一张2010年农户蹲守路边售卖葡萄干的旧照片,与如今老乡们身着民族服饰、热情邀请游客品尝新产品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以前葡萄就是农产品,现在它是我们吐鲁番的文化名片了!”一位种植户笑着告诉实践团成员。在民俗展厅,老艺人现场教授编织葡萄藤篮子的技艺,藤条翻飞间,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看到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在这里完美结合,我们深受启发,”一位参与调研的成员感慨道,“这让我们思考如何借鉴这种模式,促进其他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图为葡萄沟景区文化长廊)
文明印记:坎儿井与教育援疆的温度
8月4日,实践团的目光投向坎儿井与援疆教育一线,触摸文明传承与奉献精神的温度。在坎儿井景区,游客惊叹这一“干旱中的奇迹”,讲解员娓娓道来“油灯辨向”“木棍探渠”的古老技艺,实践团成员们忽然懂得,这不仅是灌溉系统,更是一个民族扎根大地的生存密码。

(图为新疆地区的坎儿井)
今年是湖南省开展首批援疆干部进疆对口支援工作起的第27个年头,湖南省已向新疆输入了10批1336名优秀的干部人才支援各产业建设。在与吐鲁番市高昌区教育局副局长易亚军等援疆教育工作者的对话中,实践团成员深受感动。易局长“响应召唤、扎根边疆”的赤诚,“让吐鲁番教育再进步一点”的朴素目标,勾勒出教育援疆的生动答卷,让“各民族共繁荣”的信念愈发清晰。易局长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新的期待:“在未来尽力让吐鲁番的教育再进步一点,从物质、精神、专业等方面真正为高昌区带来实惠就是我最大的援疆期望。”实践团成员肖紫心感叹道:“这真的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就该有我们的身影’这句话最生动的实践,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国家战略下的区域教育协同的实践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易亚军)
社区织锦:“湘”“疆”文化交融的生动课堂
8月9日,实践成果最终在高昌区广场社区落地开花。一场主题为“湘韵润边疆,疆声汇中华”的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尤其是各族小朋友的积极参与。宣讲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故事,介绍了魏源、毛泽东等湖湘历史人物,岳麓书院、橘子洲头等文化地标,以及剁椒鱼头、臭豆腐等特色美食。精心设计的“历史知识问答”、“民俗猜猜看”、“美食小侦探”等互动环节,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当被问到“如何做好民族团结”时,一位维吾尔族小朋友稚嫩而响亮地回答:“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活动最后,实践团向社区居民发放了自编的《湖湘文化小贴士手册》,将齐白石画虾等趣味知识送入寻常百姓家。

(图为各民族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从湖湘大地到天山脚下,实践团用两个月的深度实践,架起了一座青春的文化交流之桥。他们不仅带去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更深入了解了新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蓬勃的发展景象。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系统整理调研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持续分享“湘韵与疆声”交融的生动故事,让这次实践的成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持久的青春动能。
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是响应湘潭大学三下乡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号召的团队之一。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湘疆两地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为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