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矛盾的化解,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事。去年,实践团队聚焦法院的司法裁判、仲裁的专业裁决,见证了刚性解纷机制在基层的实践;今年,垚垚致远团队成员以律师的调解与法律服务的视角,走进聊城市阳谷县山东紫汇律师事务所,了解柔性化解在矛盾预防中的作用,对基层治理的多元路径增加更系统的认知。
聚焦调解实践,探寻基层法治密码
抵达律所后,实践队队员带着对法律调解工作的好奇与思考,开启交流之旅。在 “诉讼爆炸时代,律师参与调解案件情况” 话题讨论中,孟凡军律师指出,当前当事人主动找律师调解较少,主要是政府部门找律所合作进行调解。像农民工讨薪、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等纠纷,当事人因思想局限,常首选政府途径。而律师受政府部门委托,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农民工与包工头协商工资发放、化解村民土地争议等出力,助力平衡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凸显调解在基层纠纷化解中高效且节约司法资源的价值。
针对“律师调解面临的困难”,孟凡军律师从专业、当事人及制度保障层面深入剖析。专业层面,调解工作需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有机统一,阳谷县依托法院退休检察官与律师组建的调解队伍,凭借司法经验积累与专业知识融合,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当事人维度,选择调解的主体因结果不可控预期与自我认知偏差,易陷入协商僵局,要求律师调解员具备深度共情与利益衡平能力,构建有效沟通桥梁;制度保障上,调解员待遇低、资源少,亟待政府强化宣传与财政支持,提升调解权威性与职业吸引力。
解读典型案例,洞察调解实践智慧
交流中,孟凡军律师援引多起标志性调解案例。在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婚姻纠纷里,面对当事人患精神疾病的特殊情况,调解机制两周内促成纠纷化解,相较诉讼程序,展现出非诉解纷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中的效率优势;抚养权变更纠纷中,聚焦父母离异后子女入学引发的争议,经调解顺利变更抚养权,精准回应民生需求,彰显调解贴合基层实际、高效解纷的实践价值,为实践队呈现基层法律调解平衡法理与情理的运作逻辑,让实践队直观感受法律调解的温度与力量。
专业研讨总结:基层法治建设的多维思考
此次实践,垚垚致远实践队以专业视角切入基层律所,通过对话、案例剖析与研讨,系统认知基层法律调解实践形式与困境。队员们在专业交流中深化法治认知,明晰基层法治建设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契机,希望将实践感悟转化为推动法治宣传、助力基层治理的动力,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