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志愿西行。2025年8月24日,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三江回声·回访实践”团队奔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回访调研活动。在南溪区团委会议室内,一场关于青春、奉献与成长的对话正在展开。
会议伊始:政策解读与期望引领南溪区团委副书记王琦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溪区西部计划的基本情况。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前往南溪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工作表现,特别赞扬了他们“不懂就问、工作细致、积极主动”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
南溪区团委书记张林清则从政策层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介绍,南溪区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服务期满后还将对志愿者考公考编给予支持。他还特别提到“三去”要点:去45度(拒绝“斜杠青年”)、去信息茧房(突破冗杂互联网信息)、去学生思维(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图为南溪区团委书记张林清、南溪区团委副书记王琦
思维转变:从利己到奉献的价值重塑带队老师徐文婷在发言中强调了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转变校园思维惯性的重要性。她指出,当前部分学生做事过于注重利己,“有利益才行动”,这种思维在基层工作中必须彻底转变。文洋老师补充道,西部计划志愿者应“敢于吃苦、主动作为”,在基层岗位上积极锻炼自我,实现从“为我”到“为他”的价值升华。

图为带队教师徐文婷、文洋
志愿者心声:被需要的价值认同“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志愿者辛梦这样形容她参加西部计划的初心。在采访环节,当被问及“服务过程中有没有某一刻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时,她提到了许多微小却温暖的瞬间:“帮独居老人注册医保电子凭证、教留守儿童学会一门功课,当他们笑着说‘这下方便多了’‘谢谢姐姐’时,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温暖,会让人瞬间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落点。”

图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辛梦
未来规划:扎根基层的坚定选择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是每个志愿者都要面对的问题。辛梦坚定地表示会选择留在宜宾。“宜宾现在发展很快,基层也需要更多年轻人扎根。西部计划让我真正明白,基层工作不是‘遥不可及的奉献’,而是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实在事。”这段服务经历对她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那就是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用一点点行动去参与到地方的发展里。”
数据显示,该区西部计划志愿者规模已扩展至130人,其中80人扎根乡村振兴一线,近三年通过人才引进政策留驻南溪的志愿者近300人。站在新的起点,南溪区团委将持续联合高校建立实践育人基地,打造‘志愿服务—就业创业—反哺社会’的闭环培养体系,让更多青春力量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如今,辛梦已成为南溪区基层建设中的一员。她的故事,只是西部计划中千百个青春缩影中的一个。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正选择踏上这条“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道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书写担当,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图为团队成员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南溪区团委书记张林清、团委副书记王琦合照
(通讯员:邹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