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首先去往青丛农业阳光玫瑰葡萄园,葡萄园的负责人邹建明热情接待。跟随邹建明的步伐,实践团很快领略到了一副绿意盎然的蓬勃景象。只见每个支架上都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硕大葡萄,隐约间还有一缕玫瑰花香。“我们所用的肥料都是以口感为前提,虽然产量较少,但是每颗葡萄都皮薄肉大,还有玫瑰香气”,邹建明自豪地说。
实践团与邹建明在观察葡萄范浩摄
想要结出这样的果实并不容易,邹建明表示种植业目前形势严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还要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五年才回本”,“暴雨差点压垮大棚”,“用马云的话说‘今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无不在表示农业行业的艰辛。即使这样,邹建明依旧脚踏实地,看书学习,一句“只有踩过坑,才能吸取经验”道出无数农人不怕吃苦,自立自强的精神,为新农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实践团与邹建明在讨论农业范浩摄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与之相同的夏季时令水果——桃子指引着实践团来到下一处地点,兴达生态农庄,庄主熊志敏热情地与团队分享桃子,口感清脆,香甜可口。在庄园的旁边有一大片桃林,实践团由小道深入,树上虽落了鲜艳红似火的桃花,但有了更让人欣喜的累累硕果。在一处树枝缝隙中,一池莲花为这片桃林添加几分趣味,也映照着炎炎夏日。
实践团在观察农庄附近的蔬果范浩摄
从熊志敏的视角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危机。据熊志敏说,他的庄园采用休闲采摘模式,意为游客可以在庄园闲游同时自由采摘水果,通过门票和部分果蔬收费实现盈利,但是由于暑期炎热,客流量降低直至10月下旬,减少了桃子等水果的销售通路,收入也随之下降。
熊志敏向实践团讲述农庄近期情况范浩摄
投政问路
探寻农业出路,不仅在于农人,更在于政治。为此,实践团来到了庙岭镇人民政府,由庙岭镇党委书记罗耀携一众领导与团队召开座谈会,并由实践团提问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展开一系列对话。领导们指出,农业相比于其他业发展较为艰难。其一,土地资源缺乏。因地制宜,适宜农用的土地较少,并且农民对地的珍视使政府借用造成困难。其二,农业收成较低。表现为农产品本身价值较低,其附加产品开发较少,与投入不成正比。其三,农民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成本大,收入低,很有亏损的风险,越来越少的人从农,越来越多的农民转为工资更高的工人。
“作为行政单位,我们对智慧农业的看法与学生不同。学生所了解的是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层面,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对整个农产业体系的影响”,“目前农业发展较弱,智慧农业做为新时代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专业,利用机器作业,不仅节省人力,极大提高了农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产业成本,势必会成为其前进的一大助力”,罗耀指出。
实践团与庙岭镇众领导在开座谈会范浩摄
此次实践反映了中国农业存在的部分问题,也警醒了广大农学子。团队其中一员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智农2304范浩同学感慨道:“本次实践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任何问题都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不能片面性,农学亦是如此。比如农庄,不仅有技术问题,还有销售问题。此外,还需有脚踏实地,活到老,学到老的可贵精神。”
据悉,凭着校地合作、互惠互利的理念,该实践团后续还会邀请校老师同去各实践地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每个农人解决难题,助力基层“三农”发展。同时,实践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中国培养新一代农人。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 尹祥铸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 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