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呼吸有道防慢阻,强健骨骼拒疏松-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助力“百千万”

    2025-09-02    阅读:
    来源:胡紫燕 郭鼎宇 黄梓彤 庞飞凤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升老年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7月4日,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服务队联合建设社区开展了一场"防慢病、护骨骼、享健康"主题科普活动。通过沉浸式健康体验、精准化知识宣讲、个性化健康咨询等多元形式,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社区老年居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健康实践,活动惠及150余名居民,获社区及参与者高度评价。
  一、健康摊位进社区:从"知识灌输"到"体验式学习"
  清晨的社区广场上,服务队创新设置"肺功能挑战区""骨骼健康检测站"等互动专区。居民们通过简易肺活量测试仪体验气道阻力变化,借助骨质疏松风险量表进行自评,医学生志愿者结合检测数据,一对一讲解COPD早期症状识别、骨质疏松阶梯式预防等知识。"原来爬楼梯气短可能是肺功能下降的信号,以后得重视体检了!"65岁的李阿姨在志愿者指导下,首次理解了"慢阻肺"的渐进性危害。活动现场发放的《居家呼吸训练指南》《钙质补充误区图解》等手册,将专业指南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实用工具。
  二、科普宣讲深扎根:医学理论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下午的科普讲座突破传统单向传播模式,服务队前期通过社区网格员收集居民最关注的健康问题,针对性设计内容。主讲学生以"咳嗽咳痰≠普通感冒""沉默的骨骼杀手"等生活化案例切入,结合解剖模型演示吸烟对肺泡的损伤过程,用鸡蛋壳比拟骨质疏松骨骼的脆性变化。在"健康盲盒"问答环节,居民们通过抽取日常场景题卡(如"雾霾天如何锻炼""喝骨头汤真能补钙吗")进行互动,正确率超90%。"孩子们讲得清楚,还教我们打太极拳改善肺功能,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健康课!"72岁的王伯在反馈表中写道。
  三、健康赋能长效化:构建社区医防融合新范式
  活动后服务队与社区居委会达成三项长效机制:设立每月"健康角"答疑日、组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通线上咨询绿色通道。队员表示:"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因‘怕麻烦子女’延误就医,后续将开展‘健康档案入户’行动,把疾病预防延伸到家庭场景。"
  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手术台上的技术精英,更要培育能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这群年轻医者正用双脚丈量社区需求,用专业传递医学温度,让"大医精诚"的精神在慢性病防治的广阔天地中生生不息。
  (图为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积极向居民分发传单,黄宽楷摄)

  (图为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与居民交流,黄宽楷摄)

(图为广东省湛江市建设社区居民积极回答问题,李汉荣摄)

(图为广东医科大学颐康医养志愿服务队讲解心得,李汉荣摄)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