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号召,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公众养成科学、文明、环保、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7月10日上午,广东工业大学“青测同行”实践团走进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道洛浦公园,开展了一场形式新颖的环保科普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三个特色摊位的互动体验,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宣传盛宴。
播撒低碳种子,传递节能智慧 作为活动的第一站,“绿色生活指南站”以“做绿色低碳小卫士,种下环保种子”为核心主题,率先拉开了这场环保科普活动的序幕。
摊位上,队员们早早准备好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及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联合编写的50余本宣传册,整齐地摆放在桌前,等待着居民们的领取。讲解一开始,队员们没有直接切入复杂的环保知识,而是从大家最熟悉的天气说起——“您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夏天比过去热多了?”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瞬间引发了居民们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在小区居住多年来感受到的气候变化,纷纷点头认同“天气越来越热”的现状。
借着这份共鸣,队员们顺势科普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现实:地球就像一个逐渐升温的“大温室”,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是让这个“温室”不断变热的重要原因。随后,他们结合宣传册内容,详细讲解了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极端天气、生态失衡等灾害,以及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
最让居民们感兴趣的,是队员们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提出的节能减排小妙招——从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大家明白,绿色低碳并非遥不可及的理念,而是能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习惯。讲解间隙穿插的手作活动,更让居民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节能减碳的理解,真正将环保种子播撒在心中。
孕育绿色树苗,巩固环保知识 活动的第二站来到“环保知识成长站”,这里以趣味知识问答为载体,让环保理念在互动中生根发芽。实践团围绕节能减排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队员们以问答互动的形式向居民发起提问,邀请大家积极参与作答。
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居民们对绿色低碳知识的理解如同破土的幼苗般不断扎根深化——刚刚在首站接触的环保知识,此刻通过答题转化为更清晰的认知。为激发参与热情,实践团特别设置了阶梯式奖励机制:居民根据答对题目的数量,可领取对应等级的环保奖品,从造型精巧的节能小夜灯、便携实用的手持小风扇,到可循环使用的餐具套装等,每一件奖品都承载着绿色生活的理念。
这些融入绿色理念的实用物品,不仅是对居民积极参与的肯定,更像是为“环保幼苗”浇灌的养分,鼓励大家将节能减排的意识转化为日常行动,让绿色生活的枝芽在生活中持续生长。
浇灌参天大树,践行低碳承诺 作为活动的第三站,“低碳创意工坊”凭借手工DIY的独特魅力,成为整场活动中最火爆的摊位。实践团精心准备了植物画笔与纯白帆布袋,邀请居民们发挥想象,在帆布袋上自由创作环保主题画作。
活动现场,许多阿姨牵着小朋友的手围在桌前,大手握小手共同执笔——有的画出郁郁葱葱的森林,有的勾勒循环利用的箭头,有的写下“绿色生活”的字样,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心意的作品在帆布上逐渐成形。绘画结束后,大家兴奋地举着自己的作品拍照打卡,随后在帆布袋上郑重签下姓名,许下践行绿色低碳的承诺。
这些承载着创意与承诺的帆布袋,将被居民们带回家中,成为日常购物的实用装备。通过循环使用帆布袋减少塑料袋消耗,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着低碳生活方式。亲子间的互动不仅让环保理念在家庭中代代传递,更让“绿色之树”在温馨的协作中枝繁叶茂,为共建低碳社会注入蓬勃生机。
此次环保科普实践活动中,广东工业大学“青测同行”实践团以青春之力扎根社区,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洛浦街道的居民播撒下环保的种子。这支实践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在生态理念传播中,为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社区环保建设、公众意识培育注入新的活力,以科普为媒、以行动为介,描绘出青春助力生态保护的鲜活画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在活动中收获环保知识与行动力量的居民们,会带着这份绿色信念,将低碳生活融入日常,共同守护家园的碧水蓝天,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