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下乡”:舞水剪纸焕发新活力

    2025-08-07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2025年7月14日,为了深入了解这项传统工艺的守护与现代转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专程拜访鹤城区舞水剪纸非遗传承人袁超美、邬金母女。
  作为扎根舞水河畔的地域性文化遗产,舞水剪纸自清光绪年间便形成完整传承体系。历经百余年发展,该技艺通过古今艺术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了持久的生力。

  图为袁超美、邬金在工作室专注于剪纸创作,桌上有多种材料和工具。乐文俊 通讯员摄
  舞水剪纸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创新,它逐渐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承载着当地多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审美情趣,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由于怀化地处湘黔交界,少数民族众多,舞水剪纸深受“万物有灵”等原始信仰的影响,作品中蕴含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这种源自多民族文化的创作观念,使舞水剪纸区别于偏重故事性叙事的北方剪纸,更追求一种意象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图为生肖剪纸图,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乐文俊 通讯员摄
  作为中国剪纸艺术的一支,舞水剪纸兼具南方剪纸的细腻雅致和少数民族艺术的粗犷豪放。它属于南派剪纸体系,但因地处湘黔边界、多民族聚居,风格上比一般南派剪纸更显粗犷大气。这种粗犷之美,体现在每一道刀锋的力度与变化之中,使作品既不失精巧,又具有一种质朴的生命力。通常表现在题材和技法的融合上。其作品大量运用苗族、侗族等民族元素,将吉祥寓意的花鸟鱼虫与当地民俗场景巧妙结合。在创作手法上,舞水剪纸以“阳剪”为主,即保留图案的轮廓线条,剪去背景部分,使主体图案通透明亮。同时也结合“阴剪”等技法,通过线条的疏密对比来丰富层次感。这种阴阳结合的刀法,使作品既明快又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图为邬金老师展现了舞水剪纸中的阴阳结合的刀法。乐文俊 通讯员摄
  舞水剪纸传统上多采用单色剪纸(如红色或彩色纸张直接剪出图案),也有部分作品在剪好后进行点染上色,以增加画面的绚丽效果。例如河北蔚县剪纸就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彩色点染”的技艺闻名,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
  第三代传承人袁超美自幼学习剪纸,后又自学工笔画,将绘画技巧巧妙融入剪纸创作,大大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力。她擅长以写意手法绘制百鸟等图案,再用剪刀裁剪,使平面的剪纸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和诗意的留白,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使舞水剪纸既有历史厚重感,又焕发出现代艺术的美感。

  图为袁超美、邬金老师共同完成百鸟作品,作品采用的独特的蓝色剪纸。乐文俊通讯员摄
  袁超美与邬金母女在长沙岳麓青城非遗街创办舞水剪纸非遗展馆及工作室,共同运营管理,兼顾创作与教学。空间内集中展出历代传承人经典作品及创新成果,吸引艺术爱好者及游客慕名而来。邬金坦言,剪纸传承虽道阻且长,但始终秉持匠心传承。坚持守正创新,这门传统艺术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传承未必是复刻旧时光,而是像剪纸留白的艺术,在古老的镂空处,填进属于新时代的光。”"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从她们采访中所感,袁超美、邬金母女用坚守和创新诠释着对非遗的热爱:前者如静水深流,守护传统之根;后者似乘风破浪,探索创新之路。在她们的努力下,舞水剪纸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正重新焕发生机,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图为"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和袁超美、邬金两位老师的合照。乐文俊 通讯员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