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2024年7月17日,合肥工业大学红色皖南专项实践团队赴旌德县开展“探寻皖南红色遗迹·传承先辈革命精神”。通过寻访胡明故居,实践团队对胡明及建党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贴近群众采访居民,实践团队在红色革命精神在老少幼的传承现状有了一系列新发现。据调研,实践团队认为青年应传承红色基因,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黄高峰挺立,皖南红迹存“在环旌之地,四周山峦环抱之中,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名曰黄高峰,亦称王家峰,它傲然矗立于安徽省旌德县西南约四十里之遥的版书镇境内,与邻县绩溪紧密相连,同为黄山东部余脉……”在讲解员的介绍中,队员们逐渐了解到“黄高峰”是大会山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展板上,队员们了解到“黄高峰“,海拔高达1149米,以其险峻的地势和丰富的自然奇观吸引着无数探秘者。同时,讲解员告诉队员们,在山顶上有”四洞“,风洞、火洞、水洞、狮子洞,每一个洞都幽深莫测,无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1黄高峰远景概览
然而,黄高峰不仅仅是一座自然之山,它还是历史的见证者。伴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开始逐渐知晓在黄高峰背后发生的一些故事。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这座山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势,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据点。无数英勇的战士如胡明同志,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智慧,使得黄高峰被誉为“皖南井冈”,而这座山峰也见证着那段充满英勇与智慧的传奇历史。
胡明守皖南,红星耀黄峰“胡明同志是皖南新四军游击队的创建者、皖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者、皖南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队员们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定要将红旗插遍黄高峰之巅!”这是胡明同志牺牲之前的壮烈誓言。面对“皖南事变”的阴霾与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胡明同志两次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守皖南,誓死保卫这片热土。
图2 胡明故居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免受战火侵扰,胡明领导的游击队栖身于黄高峰的密林深处,搭建简陋的山棚作为营地。他们白昼隐身于葱郁的山林,静候时机;夜幕降临,则悄然下山,穿梭于乡间小道,联络党员、唤醒民众、壮大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革命理想。
图3 讲解员为我校学子讲解
在游览的过程中,讲解员给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胡明同志身前和他的游击队灵活运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作战经验。依托黄高峰的天险与皖南人民的赤诚之心,巧妙周旋于敌人之间,不仅确保了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更为皖南地区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明同志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皖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激励着中国青年们砥砺前行。
红馆忆英烈,心潮逐烽火 在参观完胡明同志的故居之后,队员们紧跟着讲解员来到板书镇皖南红色革命纪念馆。沿着纪念馆精心设计的路径,缓缓步入一楼展厅,这里仿佛是皖南革命历史的另一扇窗,展开了更为广阔的记忆画卷。
一楼展厅布置注重细节与情感传递。通过地图、文件复制品和手绘路线图等精心编排的展品,生动再现了革命队伍在艰难环境下的战略转移过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j坚韧。当实践团队队员们穿越“皖南坚持斗争歌”的播放区时,悠扬而又激昂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每一句歌词都饱含深情,激励着学子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穿过视频播放区,来到党员工作简历展区,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李步新同志坚定的眼神、胡明同志深邃的思考,以及那些无名老战士们朴实无华的笑容,都让实践团队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为革命事业付出的青春与热血,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中国青年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自由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们。
图4 皖南红色革命纪念馆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探寻皖南红色遗迹·传承先辈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充分了解胡明烈士纪念馆的红色故事,以及革命烈士信仰至上,不惜己身的坚定决心。接下来,实践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探寻宣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以微博之力点亮文化火种,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也能激发更多人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通讯员 梁禹 沈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