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科学子三下乡:聆听文化回声 传播方言魅力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掀开中华文明绚烂画卷,感受地域文化特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保护并传承山东方言,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方言回声团”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1日分别前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莘县以及青岛胶州市进行参观考察与实地采访,进行山东方言传承与保护的宣讲,通过对当地文化遗址的参观以及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我们看到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踏上方言的桥梁去窥见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情感表达。
方言回声团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去领略阳谷方言的魅力。阳谷方言作为山东方言的一种,是属于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交界地带的语言。隋开皇十六年始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处于务省交界的地方,人文荟萃。阳谷县境内建有蚩尤陵,是人文始祖蚩尤首级冢所在地,是全国各族人民寻根问祖、祭祀拜谒蚩尤的文化圣地。蚩尤陵寝耸立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荫之中,冢四周用青砖砌就,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陵寝主体前立着“蚩尤冢”石碑,设有祭祀台供后人瞻仰拜祭。站在蚩尤神像面前,我们抬头仰望他的威武雄壮,时光流转,耳边仿佛响起肃杀声,我们好像看到了蚩尤身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涤荡四方、战绩赫赫。阳谷县还有一些与《水浒传》相关的地点,包括武松打虎的情节以及他与潘金莲、西门庆等人物的关系,当地方言中也有一些与《水浒传》相关的词汇和故事。结合阳谷县的方言特色,我们更能体会到《水浒传》的豪迈直率,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山东当地的地方特色与时代感。
  通过对当地人的采访,我们进一步了解山东方言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地对方言的看法。通过当地姐姐的诵读,我们更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情感与力量;大娘们用方言交谈,让我们感受到属于彼此的亲切与默契。阳谷方言作为山东方言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阳谷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是当地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当地人来说,方言是母亲的语言,是家的声音。在方言的语境中交流,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归属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当两个人用方言轻声细语地交谈时,那份只属于彼此的默契和温馨,无疑是浪漫的最好诠释。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方言,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这种基于共同文化背景的情感联结,让方言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浪漫符号。
  第二站我们来到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魏家屯村。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我们发现当地方言许多有趣的特点。比如一般回答别人时用“昂”而不用“恩”;“喝酒”说成“哈酒”;“你们”用“嫩”;“胳膊”说成“嘎北 ”等等。胶州方言在音韵上表现为舌音较重,声速快,具有一定的“海味儿”。胶州方言不仅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文化的体现。例如,胶州秧歌和茂腔等文化活动都与方言紧密相关,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情。胶州茂腔与方言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方言为茂腔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和表达手段,使得茂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而茂腔则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将方言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胶州茂腔得以在山东半岛地区广泛流传并深受群众喜爱。我们用心感受来自茂腔文化中的心跳,若是能熟练运用胶州话,一定会感受到更高的共鸣,实现脉搏的共振。
方言的价值与意义深远且丰富,它们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直接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风情等文化信息。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特定地区人民的生活智慧、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方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汉语方言众多,各具特色,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还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传承方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方言保护、推动方言教育、鼓励社会参与和媒体宣传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方言文化,让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 王慧 徐锦)
作者:王慧 徐锦    来源: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240824/d968dfd70e68203f29fa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携手同行,筑梦启航
  • 携手同行,筑梦启航
  • 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扎根热土,7月29日郑州大学“爱心同行,多彩一夏”教育关爱实践团在淅川县正式启动“多彩假期,‘艺’路‘
  • 08-25
  • 社会实践丨山东大学学子对话非遗传承人:寻访非遗文化,走近“二鬼板跌”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