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炽热的夏日阳光下,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教育的热情与责任,集结成了一支科普教育社会实践队,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在“科普教育融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并希望通过此次为期28天的活动,将科普知识的甘霖洒向中小学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希望与梦想,与他们携手同行,用爱心与智慧点亮他们的未来!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科普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智汇古韵,创焕永旌”实践队根据各位成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和职责划分,形成了高效协作的工作机制。
秉持着向小学生传播科普知识和和中华文化之美,让课本知识走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原则,该实践队将开设的课程分别面向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并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接受程度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科目:一到三年级的“太极拳”,“探索中华古典文化之美”,“传统工具背后的机械原理”,“传统民间艺术制作”,“小轴承,大乾坤”研学,“古今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心灵剧场助成长”和高年级段的“探索四大发明的奥秘”“声韵科技:古乐新解”“传统玩具背后的机械原理”,“历史趣事背后的地理知识”,“古典诗词背后的科学知识”,“探索中华古典文学之美”。
负责授课的成员们按照自己的特长,每两人一组地选择了自己可以向孩子们传授的课程,并准备了课件向实践队内的成员们试讲。
同时,“智汇古韵,创焕永旌”社会实践队还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确保每个成员都能为活动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有语曾言“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但是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却存在着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淡化的现象,许多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例如最近爆火的漆扇和扎染工艺,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让这些工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对学生进行的教导会随着他们的言行传播到每一个小家当中,进而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传播。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不容忽视。
而青年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上最鲜活的血液,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科普和中华文化的融合性的传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这也是他们实践队存在的意义之一。
通过以上的前期准备工作,“智汇古韵,创焕永旌”社会实践队已经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在学生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文化中的科普知识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