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成长,“玉”见曙光 —— 戴家宗祠里的时光印记
为了更好地了解漳州市长泰区的村落发展和文化之间的关系,2024年7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漳州市长泰区“三泰耕读主题”鲜食玉米调研实践队在叶德练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古农村的戴氏宗祠学习当地文化。
古农宣传主任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当地戴氏宗祠,给大家介绍当地独特的戴氏宗祠文化。宗祠坐落于古龙小学的中庭,老师说带领莘莘孩童从小耳濡目染家族文化是一件身为戴氏子孙引以为豪的事情。

实践队参观当地的戴氏宗祠
实践队了解到两村居住的居民多为“戴氏”子孙。戴氏开基祖遯庵公明初从天宝墨溪迁来,在明、清两代,涌现出十五名文武进士,举人官仕载史百余人。其中侍郎坂社的戴氏裔孙继擢科第,鹊起蝉联,“一门九进士”的佳话更是于村中妇孺皆知。而后耕读为本”、“忠孝为先”、“守望相助”、“清白传家”十六字字箴言,指引着戴氏子孙前行的方向。

负责人给大家介绍戴氏宗祠
通过老师的讲解,实践队队员对当地农历二月的添灯文化很是好奇。老师说:“新公”添灯,是戴氏家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抱上孙子孙女的“新公”在小小的宗祠,挂上一盏又一盏的灯笼,文化包裹着着幸福,生生不息。
古农村的农业发展也在文化的绵延里不断进步,文化修身,耕种立本,高挂的灯笼托举着祝愿,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勤恳带领着戴氏子孙不断前进。实践队的成员参观后纷纷表示:将学习戴氏文化,传承和发扬耕读文化,接力推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

实践队队员学习如何挂灯

老师给实践队队员分享照片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耕种的翠绿与宗祠的庄严交相辉映,这份文化如一股清泉,滋养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带动着乡村振兴的滚滚浪潮。
信息员:文/杨志瀚,图/杨志瀚、胡慧婕、王闽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