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1 日,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文化织梦”赴枣庄调研团在队长李羽坤同学的带领下,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先后参观拜访了鲁班纪念馆和墨子纪念馆。这一天的行程,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调研团成员们深入领略了古代先贤的智慧与精神,也为探寻中华文化基因的标识性成果和文化认同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鲁班,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工匠和发明家,其名字早已成为了智慧与技艺的象征。步入鲁班纪念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幅幅生动的壁画,仿佛将鲁班的传奇一生展现在眼前。从发明锯子、曲尺等木工工具,到建造宫殿、桥梁等伟大工程,鲁班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艺,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调研团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被鲁班的创新精神所深深打动。他善于观察自然,从动植物的形态中汲取灵感,不断改进和创造工具,这种创新精神正是中华文化基因中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同时,鲁班的技艺传承和工匠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勤劳、智慧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这位古代思想家和科学家,以其“兼爱”“非攻”的思想和在物理学、光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墨子纪念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展示,让调研团成员们对墨子的学说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墨子主张的“兼爱”,倡导人们不分亲疏贵贱,相互关爱,这种博爱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和谐、友善的价值追求。他的“非攻”理念,反对侵略战争,呼吁和平,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此外,墨子在科学领域的探索,如对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的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科学的早期探索和求知欲望。
在深入了解鲁班和墨子的历史功绩的过程中,调研团深刻认识到,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标识性成果。这些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无论是鲁班的创新精神,还是墨子的仁爱思想,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在鲁班和墨子的思想与成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的智慧和理念,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为整个中华民族所共享和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通过此次参观调研,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文化织梦”赴枣庄调研团收获满满。他们将把在鲁班纪念馆和墨子纪念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鲁班和墨子的伟大贡献,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的标识性成果,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珍视古代先贤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以他们的智慧和精神为指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筑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传承和发扬好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